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织科技 >正文

高分子化合物纺织人造血管的研究与发展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7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全球,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由于身体某部分器官的老化、损伤、病变等多方面原因而必须更换,人体内的血管也不例外。但血管的数量根本无法满足异体移植的需要,为此必须研制和生产医用人工血管以满足手术之需。

"纺织人造血管”系采用高分子化合物的纺织材料,通过纺织机械,应用纺织技术制成的管状物体,再经造纹处理形成360°可弯曲,而不会发生扭曲和萎陷的柔软的螺旋形纺织管状织物。它的功能是当人体血管阻塞、创伤断裂、动脉缩窄或患动脉瘤需切除时,可用相应口径的人造血管接上,以挽救人的生命。

1人造血管材料的发展

人造血管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初,各国学者首先采用金属、玻璃、聚乙烯、硅橡胶等材料制成的管状物进行大量动物实验,但因其易在短期内并发腔内血栓而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952年Voorhees[2]首先研究将维纶制成人造血管,改变了以往人工血管管壁的无通透性。接着,Voorhees,Blakemore以及Jaretzki做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研制了带有网孔的人造血管,这是血管代用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纤维材料和医学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继Voorhees之后,各国工作者研究出各种材料,各种加工方法生产的空隙的人造血管并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随后,专家们测试了很多材料,如PVC,PAN,丝绸,尼龙以及粘胶纤维[3]。PAN和尼龙制得的人造血管会在体内退化,因此这两种材料很快被淘汰。

目前人造血管使用最多的原料是合成纤维,如聚酯、聚四氟乙烯纤维,它们结构稳定性好,在人体内可长期工作而不发生降解。

2人造血管的研究现状

2.1国外人造血管的研究现状

国外人造血管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目前,已经开发了成型的移植无缝管状人造血管,并且可以随着长度逐渐改变直径。这种形状和直径的变化是通过不断改变经纱根数,使用计算机控制的提花织机来完成的。这种技术省略了织造后加工的过程,尤其适用于如分叉织物的织造。在拉舍尔经编针织机上可织造管状和交叉管状人造血管。目前许多研究正集中在半导体纤维的应用,特别是在可吸收的双组份纤维、表面改性和三维支架的应用上。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0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织科技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