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冀州:棉厂慎收棉农惜售 节前难现收购高潮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9日

距离国庆和中秋双节还有两、三天的时间,然而冀东南平原黑龙港流域主要产棉区之一的河北冀州,出现了棉厂慎收棉农惜售的场面,由此推断该市节前很难出现往年那样的籽棉收购高潮。

降雨导致籽棉整体质量下降,加工出新棉难达四级
  据了解,该市20多家400型棉厂出于新棉花年度国家交储方面的考虑,不得不谨慎收购。该市自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期间,出现连续大规模、高强度降雨;9月中旬至下旬的20多天时间里,又连续降了三次雨。这两轮降雨对该市的棉花质量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致使前期采摘的籽棉中僵瓣棉、雨锈棉、剥桃棉比例占有相当比例,质量很难达到4级水平。
  尽管近期采摘的籽棉质量有所上升,但该市棉农有卖整棵棉(即不分等级,一株棉花采摘的籽棉全部混到一起)的习惯,而且即使棉农不掺,棉贩子也会照样将前期的次棉和现在的好棉掺杂在一起出售,将包袱甩给轧花企业。按照《2012/13年度国家临时收储预案》规定,今年收储单包皮棉质量不得低于4级,单包棉花纤维长度不得低于27毫米,单包棉花马克隆值不得为C1,单包在线回潮率或者现场检测回潮率不得超过标准等等,对当前该市棉厂正在收购的棉花限制极大,棉企反映照此标准,几乎加工不出一包合格的国储棉包。为降低交储风险,该市棉厂只有狠抓收购源头质量关,不厌其烦地包包籽棉试轧衣分,包包籽棉检测回潮率,同时拒收低等级棉和超水棉。即便这样,棉厂也不敢担保加工出绝对能够交储的皮棉。

棉企不惜从外地调棉,混合加工,但成本高
  
为提高交储合格率,有的厂家不惜从新疆、湖北一带调运质量不错的籽棉,运回来后和当地收购的籽棉掺混均匀,据说效果不错。但是算上运费,再加上烘干费用,即便加工出三级皮棉,交储没有多少利润空间,有时甚至赔钱赚吆喝。因此,该市400型棉花加工企业大多谨慎收购,宁少勿滥,这样以来日实际收购量较往年减幅不小,多的2万斤左右,少的仅5000斤有余。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00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