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浅议广西蚕桑产业链存在的突出问题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8日

产业链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因此,人们将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称之为产业链。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产业关联,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和需求、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而蚕桑产业链是蚕、桑、丝、绸和服装等相关的产业群体构成的链条,主要环节包括蚕桑品种选育、栽桑养蚕、缫丝、印染、丝绸加工以及综合资源利用等。其中桑、蚕育种及生产划归产前阶段,蚕农种桑养蚕划归产中阶段,缫丝、印染、丝绸加工以及综合资源利用等属于产后阶段。

十多年来,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等优惠政策下,广西蚕桑业空前发展,从2005年至今,广西的年鲜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到2011年底,全区桑园面积达226万亩,鲜茧产量达23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原料蚕茧生产大省。目前蚕桑产业已成为广西继甘蔗产业之后又一重要优势产业,成为促进广西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广西桑蚕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从蚕茧、桑苗生产到茧丝绸粗加工都已经具备,产业链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仍然需迸一步完善,其主要表现在“产前产中大,产后小”的状况,整个产业链发展不匹配。

1广西区蚕桑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1.1产前阶段存在问题

产前阶段的问题主要是集中体现在蚕种方面。从数量上来讲,目前广西蚕种场有30多家,分布在各个地市,但是各个蚕种场的生产能力与当地的蚕种需求能力不匹配,当本地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就只能从外地蚕种场调种过来,这会导致蚕种在运输过程中碰到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而影响到蚕种的质量。所以应该根据各个蚕种场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当地政府加强监督管理,来发展蚕种场的规模。从品种和质量上来看,广西现在的蚕品种中,应用最多的品种是两广二号和桂蚕2号,但两广二号蚕茧缫出的丝品质在3A~4A之间,很难达到5A级。随着现在人们对丝绸质量要求的提高,蚕茧质量也应该随之提高,这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获取长足的发展。

1.2产前与产中之间的链接问题

1.2.1蚕种市场不够完善

市场上蚕种质量良莠不齐,对蚕农来讲,蚕种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这就反映出来产前阶段与产中阶段的衔接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如何把高质量的蚕种送到蚕户的手中,而且尽量降低蚕农的养蚕成本,提高他们养蚕的积极性。现在这个产前与产中的链接很松散,由蚕种场生产出蚕种,通过私人的企业或者是蚕业站向农户销售,蚕种场与农户之间交流蚕种信息的机会不多,农户的需求同蚕种场的需求同蚕种场的供给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出现了断链现象。

[1][2][3][4]下一页>>
阅读数量(68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