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州站在世界产业转移的潮头上,积极承接省内外家纺服装产业,产业集群快速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一、产业背景:东企西移,彭州占尽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东部沿海地区在这一轮经济建设大潮中最先受益,但也导致中国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差距。当前,由于印度、越南等国家制造业的逐步崛起,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提升和用工难等问题,东部沿海以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外贸型为主的产业形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艰难的抉择,产业升级已经势在必行。
为了缓解用工、用地等压力,目前众多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家纺服装产业正在向西部转移。作为成渝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和西部经济桥头堡的成都,无疑是这次产业转移的绝佳要地。成都市把彭州作为家纺服装产业西移的承接地,显然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在产业承接的过程中,彭州不单单承接的是整个家纺服装产业,更会承接东部地区先进的发展经验,这将使彭州的家纺服装产业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彭州在承接和学习东部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创新出了“工业厂房按揭”、“协会办园区”、“标准化厂房招商”、“全产业链招商”等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出了后发优势,使彭州的家纺服装产业获得了竞争优势。
二、产业规划:政策扶持,家纺服装在彭州快速聚集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市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成都市《关于优化工业布局规划促进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的通知》精神及彭州市 “四二一一” 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彭州家纺服装产业发展,打造中国西部家纺服装之都。
彭州服装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市委、市政府按照市域经济特色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工作思路,把家纺产业作为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产业得到迅猛发展,集群规模快速膨胀,产业链条日趋完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产业发展:家纺服装产业规模初具,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
(一)集聚集群快速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取得决定胜利后,彭州市为解决居民就业等民生问题,大力发展家纺服装产业。2009年以来,彭州建成家纺服装标准化厂房76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化厂房80万平方米,承接家纺服装企业1000余家,投产企业292家。2012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突破9亿元,利税近3000万元,拉动就业20000余人,预计全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5千万元。经过三年的时间,彭州完成了家纺服装企业的集聚集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促进了产业升级,目前,彭州家纺服装产业招商工作已逐渐进入了招大引强,引进行业领军企业的阶段。
(二)品牌集聚高效
彭州市建立了建立大型企业和优质品牌企业数据资料库,按照“抓大、上优、盯强”的思路,抓住产业链上的重大项目和配套项目,锁定目标,集中力量,逐个击破,引进了一大批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企业,实现高端品牌企业的聚集。现已引进全国知名品牌企业10家(如水星、红富士、尚玉、巨华),川内知名品牌企业24家(如斯庆高娃、弗朗公子、海思达斯、普伊康、雅家纺、小鬼当家、七色纺),行业品牌企业20家,在谈企业15家(如美特斯邦威、真维斯、雅戈尔、七匹狼、马克马罗等)。
(三)产业链条舒展
彭州市在产业集聚中注重把产业链条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发展产业高端。精心打造家纺服装创新中心,完善研发设计、展览展示、信息发布、营销策划、教育培训等十大功能。在产城一体规划中突出市场及物流规划,已经启动的南部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实现原辅料交易、成品交易、物流配送、会展服务等功能。家纺服装产业集群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协作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了经科教、产加销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已经集聚了梦澜印花、蓝地印染、蜀邦实业等一大批家纺服装产业前端和尾端企业。
(四)发展后劲充足
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大力支持下,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同意彭州兴建“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项目。目前,“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西南)中心”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并将于2012年投入营运。成都市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大学纺织学院等大中专学校也与彭州建立了教育、科研、人才培训等方面长期合作关系。我市将在专家团队、科研机构以及国家、省、市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利用网络、报刊、电视、会展等信息宣传载体,重点在产业发展规划、要素聚集方式、产业环境打造、区域品牌塑造等方面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级的展会,不断提升彭州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力打造中国西部家纺服装之都。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