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寒流”来临 国内运动品牌的集体失语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5日

近日,国内六大运动品牌——李宁、安踏、特步、361°、匹克和中国动向2012年度的上半年财报相继亮相,但集体“脸色”都很难看。成本上涨、库存高压、营业额徘徊不前,财报上真实的数据再次印证了本土运动品牌冷峻的现状。

据统计,在2007年-2009年,集中上市的国产体育用品企业新增门店合计近两万家。门店扩张的同时,销量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由此导致的库存压力也逐渐增大。全年订单减少和高库存让国内本土运动品牌叫苦不迭。

面对国内六大运动品牌集体低迷,业内人士指出,本土运动品牌正在集体过“冬”。盲目扩张争取市场份额,产品缺乏创新等是造成业绩严重下滑的主因,而未来2-3年内,这些企业仍然难以迎来复苏的“春天”。

“寒流”来临

日前,记者在北京几大运动品牌店发现,李宁、361°、安踏、特步等都在打折促销,有的运动品牌的打折力度达到三四折,堪称史无前例。

可见,本土运动品牌正在集体遭遇一场“寒流”。高租金、高库存、低迷的经济环境拖累本土企业,李宁净利下降8成,凸显本土运动品牌的经营困境,安踏、361°、匹克等品牌上半年交出的成绩无法叫人满意,本土运动品牌在2012上半年集体失语了。

数据显示,上半年除“特步国际”营收小幅上涨外;安踏同比下降11.6%;361°同比下降10%;匹克同比减少28.5%;中国动向同比下降29.4%,李宁净利则下滑超过8成。

具体情况来看,本土六大运动品牌中,昔日业界“一哥”李宁净利润降幅最大,其业务下滑态势延续到了2012年。从上半年财报的数据得知,李宁公司不仅上半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公司还预计,2012年全年收入将进一步下降。

尽管公司一直强调是在“主动求变”,但2011年却明显成为李宁业绩的转折之年,多年来连续攀升的业绩开始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李宁总共关闭了900多家分店,而其CEO目前仍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正在物色当中。

361°的营收和净利也是双双下滑。以业务划分,在361°鞋类、服装、配饰和童装的四大产品线中,鞋类平均售价增14.3%,但销量下降26%;服装平均售价下降24%,销量增8%,配饰平均售价轻微下降,销量大幅下滑51%;四大产品线中唯有童装产品表现较好,平均售价增40%,销量增107%,占集团营业额的比重从3.6%上升至11.6%。

匹克上半年净利大减近四成。公司将业绩的下滑归因于2012年上半年体育用品行业的库存调整及疲弱的经济状况对体育用品的需求造成了负面影响。

主营Kappa品牌的服装零售商中国动向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显示,公司上半年收入8.3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79亿元大幅下滑了29.4%。

相比之下,特步业绩优于同行。在李宁、安踏等公司业绩纷纷下滑、宏观经济环境疲软之时,特步大幅减少开店数量,清理存货,是公司净利润保持了0.3%的微增,上半年财报显示,期内公司总收入增长1.4%至26.07亿元。

从以上现状可以看出,相比较之前中国运动品牌发展的“黄金十年”,近两年以来,国内运动用品的上升速度大大降低。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和目前国内运动品牌企业在销售渠道中普遍运用的代理分销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我国现在的产品分销体系是分销+特许,甚至是分销、特许、直营3个模式混为一谈,这种模式对市场供需反应迟缓且不准确,不适合特许连锁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时期。

与外资品牌相比,国内品牌代理模式粗放、分销网络庞大等诟病,导致他们的库存比例增多,品牌美誉度也大大下降。裴亮认为,要做到管理模式高效,精细,首先要保证总部和终端之间是透明的,而不是存在总部、区域、加盟店之间的长链条模式,这样如果发现问题,也来不及解决。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8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