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国际时装周经历15年的变化,日渐成熟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5日

15年,对于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而言,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时间;而对于瞬息万变的时尚来说,却是纷繁复杂,潮起潮落的变迁。今年,中国国际时装周15周岁,在这个当口回望中国服装和时尚的发展,山河巨变自在眼前;而与依然强势的国际同行相比,这个刚刚步入少年的探索者,依然显得稚嫩。

15年来,对于中国国际时装周乃至中国境内举办的时装周的讨论,甚或诟病不绝于耳。在今天信息交流手段愈发便捷的当下,这些言论更加显得集中和丰富,这个承载了中国时尚希望的平台已经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某一事物的发展,其自身的努力仅是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和参与者的奋进才是促使其进化的更大因素。就中国国际时装周而言,其面对的市场环境、舆论环境、产业环境,虽然不能忽略其中好的进步,但某个层面环境的变化可能更加恶劣。很多评论者忘记了一个根本点,那便是中国的时尚首要是为中国人服务,太多人张嘴动辄巴黎、纽约、Dior、Chanel,完全漠视自己土地上、自己同胞创造的进步,总觉国外的月亮更圆。还有那些只关注模特、明星、摔跤、走光、露点的传播者们,在引导大众关注服装、时尚、才华、品牌、设计师之外的东西,在强迫一些发布者为迎合高关注度和曝光率而去制造龌龊,在近几年并不鲜见。

究竟该怎样看待中国自己的时装周?这是个很大的话题,需要时间和空间用事实去阐述。在中国国际时装周15周岁的时候,这个少年未来要走的路依然相当坎坷和漫长。

时尚之所以能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其根本就是某种文化基于某种文明的高度发展在文化审美、生活消费方面体现的变化。每一种文明必然有其独特的时尚以体现文化特征,这是不能被所谓的全球时尚一体化掩盖的。从国外时装之都的时装周能够看到,巴黎、米兰、纽约、伦敦的时装周,无一不带有其鲜明的国家产业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依然处在产业发展时期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是很难在其上通过参与品牌和设计师的作品,体现出国家的产业特征和文化特色的。当然,参与品牌过度追求的所谓与国际接轨也在客观上令这种特征的体现停滞。

同时,当前中国国际时装周在一些层面所提供的服务的专业程度还有所欠缺,还需要更深入专业化,分类更精准,参与和周边资源的利用更为广泛,这取决于整个产业在专业化发展上的支持。可以看到其进步得很迅速,但依然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时装周平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是一方面,参加时装周的品牌和设计师在这个平台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于时装专业化的理解和接受度是另一方面,这种改变需要时间。

这么多年来,中国国际时装周坚持的“首发”、“原创”、“新面孔”,到今天看来可能是未来中国的时装周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立足的根本。在这种坚持面前,所谓的以引进大牌为标准的国际化只是一个笑谈。要明白,大牌来发布“冷饭”只是垂涎这块市场而已,没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永远没有话语权的。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5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