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产业方兴未艾,便遇全球经济危局。是深陷其间,随波逐流,还是另辟蹊径,谋求变革?
“中国时尚产业提升创意附加值有三大突破口。”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时尚同盟组委会主任孙瑞哲在第三届中国时尚产业论坛上开出“良方”——中国时尚产业需从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三方面入手。
时尚“土壤”渐肥
纺织服装产业是时尚产业的“排头兵”,在时尚产业中占重要一席。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坦言,根据服装产业景气指数,第三季度行业总体运行处于偏冷的浅蓝区,景气指数继续回落。
不过,对于未来发展,陈国强仍充满信心。在陈国强看来,企业转型很重要,在这中间即要有对产业的信心,也要看清存在的问题。企业在纷纷向“微笑曲线”两端(设计、营销)靠拢时,同样不能舍弃制造环节。因此,陈国强将服装产业细化为“五环”,那就是设计研发、生产加工、传播销售、售后服务以及产品回收。
孙瑞哲同样对中国时尚产业发展持有乐观态度。“中国社会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转变,以创意文化、个性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时尚产业将迎来历史机遇。”孙瑞哲指出,世界发展史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一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消费需求将向发展型、享受性升级。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5414美元。
与此同时,现代化也是支撑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城镇化无疑会对中国社会的转型、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水平的提升带来巨大推动效应。”孙瑞哲解释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为标志的,中国的城镇化率将在2030年达到65%至70%,这意味着未来不到20年时间,城镇人口将增加3亿。目前,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1倍左右,人均消费也是3倍左右。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