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忠,广西玉林市福绵管理区樟木镇中村石奇岭自然村人,为人淳朴、做事能干且乐善好施,一直对种桑养蚕情有独钟,人称“老徐”。
2001年,老徐试着养蚕,种桑3亩多。至2006年这6年间,老徐一家仅养蚕一项年均收益超2万元。2006年他建起了一幢300多平方米的砖混楼房,当时就打算再扩种2亩多桑树。
6年过去,蚕桑产业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老徐的蚕也“越养越大”。
10月深秋季节,老徐的桑园里依旧一片碧绿,老徐两口子正忙着采摘桑叶。谈到种桑养蚕,老徐打开了话匣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养蚕12年,桑园面积由3亩多增到10亩多,翻了三番。”老徐晒开了自家的养蚕账本,“年收入也由1万多元,增至近5万元。”
面积大、收入高,老徐成了村里养蚕的“领头雁”。面积翻番、收入倍增,不仅得益于种蚕公司的支持,还有福绵这些年来启动的土地政策——土地流转。
“大部分田地是土地流转过来的。”老徐轻松地说,租金不算贵,卖两筐种蚕就能搞掂了。桑树全身都是宝,老徐还算了一小笔账:出售桑杆每亩收益约200元,可抵一年种桑购买化肥的开支。
尽管今年秋季旱情较重,桑叶长得少,只能养蚕12批。但庆幸的是,虽批数少些,但所养品种价格比普通品种高,每公斤种蚕仍涨到了46元,每亩收入近4000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