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签订了建设智能纺机产业园的战略合作协议。作为纺机产业园的投资主体——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郝轶琦表示,要充分利用马鞍山的优势,把智能纺织机械产业园打造成集纺织机械器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会展为一体的基地。到2020年末,智能纺织机械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达到100亿元。
在我国,目前大大小小的纺织产业园有很多,但是这些产业园大多具备一个共同的优势,那就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纺织产业资源。而地处我国中部的安徽省,纺织和纺机产业并不发达,马鞍山更鲜有纺机企业落户。那么,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为什么会想到要建一个智能纺机产业园,靠什么去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办厂?入园企业又会享受到怎样的优惠政策呢?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郝轶琦。
记者:马鞍山在纺织和纺机产业方面并不具备优势,而此次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却要建立全国第一个纺机产业园区,这一决定的动力来源于哪里?
郝轶琦:马鞍山的纺织及纺机产业基础弱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马鞍山因钢建市,具有丰富的钢铁资源和配套加工能力,与纺机产业关联度极高。马鞍山年产钢材1800万吨,拥有1000多家从事钢材原材料、金属加工、铸锻件、热处理、表面处理等装备制造产业链环节的企业,能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各种原材料配套。作为以钢材为主要原材料的纺机企业,在马鞍山建厂将会获得巨大的原料资源优势。另外,马鞍山交通区位特殊,具有东部的位置、中部的资源、南京的条件、安徽的成本等特点。以马鞍山为中心3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近90个城市,集聚了3亿多人口,是中国工业最发达、购买力最旺盛的地区。马鞍山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离南京禄口机场仅30余公里,离京沪高铁南京南站20余公里;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对外籍轮开放;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城际铁路即将建成通车,同时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也正在兴建之中,预计2013年建成通车,可以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物流运输,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