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想中的火爆“双11”如约而至,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今年“双11”迸发出的能量如此高涨。仅仅开始半日,这场促销的发起者天猫的销售数据就突破100亿元大关。截至19时,天猫+淘宝的总销售额是141亿元,远超去年的52亿元。在零售全产业链寻觅业绩突破口的大背景下,电商生生造出来的“双11”光棍节,成了撬动整个零售业发展的那根杠杆。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将竞争目标对准了传统零售一样,在天猫销售额几何级增长的驱动下,这场“双11”大战已不只是一场电商狂欢节,而是一场正在生成的零售模式革命。
夸张的“双11” 及时的“双11”
电商促一天=百货忙一年
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超过了去年“双11”被业界认为有些奇迹的销售额。据天猫方面的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16时,天猫的销售额已攀升至120亿元。天猫这半天多的销售数据,足以跻身去年中国零售百强榜单的前20位。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商百盛集团,其去年的销售额为164亿元。不出意外,天猫昨日一天的业绩将突破这一数字。
谁能想到,4年前,这个仅有27个商家参与的促销活动当日销售额只有5300万元。但从2010年开始,“双11”在天猫的精心策划下成为了“大淘宝”系统中每年最大的看点之一。连年呈几何量级增长的销售额也让“双11”成为电商界的营销神话。
及时的“双11”
商家冲业绩最后机会
今年的“双11”,对整个零售渠道链的各环节来说都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今年最让品牌商头痛的事,不少人都认为是“库存”。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内43家家电板块上市公司的总库存高达437.34亿元;30大本土上市服装品牌前三季度的库存也达到450亿元。库存量的持续走高,让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一位传统服装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高库存不仅会大幅增加企业的仓储成本、损耗率,影响企业资金链,还会影响到第二年的新款销售,给零售业正常的新陈代谢造成不利影响。
类似的情况在渠道商方面也已经出现。据本报此前报道,国内已披露三季度报的百货企业中,有51.7%出现净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日渐走高的经营成本。据记者了解,包括家电、3C、服装生产企业在内,不少厂商均表示完成今年的销售任务有一定压力。
由于有去年的销售数字作为支撑,商家对今年“双11”的热情空前高涨。据介绍,此次参与天猫“双11”促销的商家数量从去年的2000家增至1万家,这其中不仅包括探路者、Forever 21、海鸥表等品牌商家,也不乏银泰百货、宏图三胞、麦德龙等传统渠道商。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