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工控专区 >正文

标准缺乏掣肘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传动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一五”期间迎来了每年30%以上的复合增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以及人力成本的提升,“十二五”及以后更是一个有想像空间的产业。然而,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缺乏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在政策规划、行业标准制定方面,也没有国家层面统一的主管部门,这对行业发展形成一定掣肘。

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正如国家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赵杰所说,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有五大产业涉及智能制造装备,而机器人就是最核心装备中的装备。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工业机器人也被主办方首推为重点主题,单独占用8000平方米的场馆,近60家中外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同场竞技,成为今年工博会总体偏冷中的一个热点。

尽管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有目共睹,但产业发展仍显落后,包括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等少数几家公司占据了全球7-8成市场。这些企业都有着几十年的研发与生产经验。

此外,一些通用型的关键零部件只能花高价从国外购买,这势必造成自身成本居高不下。还有一些技术就算是花钱也买不来。比如,机器人领域的减速器75%由两家日本公司垄断;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器、交流伺服电机等也无法国产化。这些核心技术都只能靠自己攻破。让人欣慰的是,突破这些关键难点已被提上重点攻克目标中。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9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工控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