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国内棉价“双轨”运行产业各方绷紧神经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6日

随着新棉上市,棉花市场行情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尤其是棉花价格。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棉花市场上存在着市场价和收储价同时运行的现象,有业内人士将此称为“双轨制”。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9月份以来,国家储备棉抛储和收储同步展开,收储与抛储价格便开始“双轨”运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2012年新棉上市收储价格定为每吨20400元,执行期是从9月1日开始,直到明年3月31日;同时运行的另一个政策是国家储备棉出库销售,出库销售底价为每吨18500元,时间从9月3日开始,到9月29日结束。目前,国家抛储虽已结束,但是国内棉花市场仍然同时运行两种价格,一种是国家收储价格,每吨20400元;一种是市场价格,每吨价格在18600元~19500元之间。
  “棉花市场价和收储价两个价格同时存在,成为今年特有的‘怪现象’。同时,棉花抛储和收储同时进行,也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告诉本报记者。
  2012年度新棉收购已经开始,但今年的棉花产购销形势明显不同于往年。9月份,国家高价收储棉花的同时,低价抛储;棉花市场存在收储价和市场价两种价格,收购加工企业无所适从;植棉收益低、棉农嫌棉价低不愿意卖,棉企嫌收购成本偏高、无利可图不愿收;国外棉价大幅低于国内,纺织企业成本高企,出口下滑,处境艰难。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在棉花产业。棉价“双轨制”之下,棉花产业为何步履沉重?近日,本报记者专程赶赴国家重点产棉区之一的山东德州,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实地调查采访。“双轨”源于内外因素共同作用
  “今年抛储和收储同时进行,我们认为,国家出台这一政策也属‘无奈’之举。政策的目的就是想把事办好,既让棉农得到实惠,又给纺企减轻压力,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山东德棉集团原料贸易公司总经理李传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注意到,此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棉花行业会议上也称之为“不得已而为之”。
  

[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66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