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的服装注册商标有5万多个,但名牌不多,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只有以纯。虎门的服装企业有2000多家,但上规模企业只有100来家。”在11月18日第17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虎门镇镇长叶孔新忧虑地表示。
但尴尬的是,从虎门走出去的第一个服装中国驰名商标以纯,在虎门的地面上你却买不到。因为,以纯的品牌专卖店遍布全国,但唯独不在它的出生地虎门开设专卖店。“说实话,虎门的服装产业很发达,人才也多,不在虎门开专卖店,公司确实是比较担心品牌衣服被人仿冒,知识产权保护比较难。”东莞以纯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助理余女士表示。
服装设计抄袭是产业重灾区
对于以纯不在虎门开设销售店的做法,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华泽表示理解。朱华泽介绍,以纯集团在刚起步时,在富民大厦开了一家品牌旗舰店。“但以纯品牌做大后,很早以前就将这个虎门唯一的成衣销售店撤除。
以纯的做法主要是出于保护品牌,保护他们的设计知识产权需要。”朱华泽介绍,服装的更新换代非常快,以以纯为例,该公司每个季度生产设计的衣服样式能达到4000到5000个。“但他们的衣服都是设计投入生产后,直接销往全国的各品牌店。”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特别是服装设计的被侵权”,一些服装设计师的版权和款式常常是刚刚出来没几天就被抄袭,服装企业对此已见怪不怪,显得十分无奈。你起诉他又能怎么样呢?”虎门一位服装业老板说。
“服装设计的维权很难,侵权也很难界定,这是整个服装业的顽疾。比如,一件品牌衣服,有工厂拿去照样式生产,但它改了一下衣袖,换了个衣领,你说对方到底有没有侵权,很难界定。”朱华泽也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在服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既有假冒国际服装品牌的“伪大牌”现象,也有抄袭别人外观设计、花型设计、款式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屡屡发生的现象,由于维权困难、侵权成本低,被侵权方获胜不多,获赔更少,已经到了见怪不怪的境地。
企业侵权的“零成本”,使“拿来主义”在中国服装界盛行,随便在市场上模仿一下别人的服装款式、花样,就可以推向市场,而且这种侵权的成本很低。朱华泽介绍,曾经有深圳的服装企业直接到虎门找知名服装企业的衣服样式回去照样生产,换个商标就敢在市场上销售。
对于周边城市的制衣厂来虎门仿冒模仿服装设计样式,朱华泽认为这是虎门的服装产业发达的证明,是虎门服装设计勇立时尚前沿的佐证。但同时,也对虎门服装品牌设计保护提出挑战。
重振虎门服装有三大难题
业内人士认为,以纯不在虎门设专卖店的尴尬,也是虎门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瓶颈的尴尬。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虎门只涌现出了一个全国驰名商标的尴尬。
今年服交会,虎门官方给出的定位是“重振虎门服装产业雄风”。对于为何是“重振雄风”,而不是“再接再厉”和“更上一层楼”?虎门镇长叶孔新的解答是,虎门服装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