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1月份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0年7月份发布的《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均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我国推进纺织产业有序转移的区域布局是:东部地区加速产业升级步伐;中部地区完善现代纺织产业制造体系;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东北地区加快发展优势产业。
对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情况有过实地调研的业内专家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我国纺织产业转移的布局和发展思路清晰、合理,各地也正在按照国家的政策逐步落实,但是,当前纺织产业转移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纺织产业转移必须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必须找准发展定位,和创新升级相结合。
纺织产业转移存在四个问题
11月22日,中国服装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对纺织服装产业调整、振兴的发展思路及产业转移的布局是清晰、合理的,但根据自己的实地调研和一些企业反馈给他的情况来看,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落实得并不是太好。尤其是在一些西部地区,当地政府一开始对项目的引进态度很好,而一旦项目落地,许诺的相关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加上一些地方的发展观念和意识落后,使纺织产业相关政策的落实打了折扣。因此,在落实纺织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意识,并积极兑现对投资企业的承诺。
而在日前召开的“2012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向本报记者表示,当前纺织产业转移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以土地、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模式难以为继,如部分地区劳动力的陷阱、土地过度规划、发展理念亟待调整;二是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对产业转移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产业链布局的困境、土地和环保指标限制;三是国家政策引导方面,在工业化完成之前可能出现工业提前衰退和退出的迹象(宣传导向、税收政策、人才培养)、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的陷阱;四是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东盟、南亚等国家形成竞争发展的关系。
河北省一家羊绒服饰公司负责市场拓展的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因为在河北省当地没有好的市场,该公司把销售、生产、运营部门都迁到了浙江桐乡市,只把原料供应方面的业务留在了当地。“相比较而言,毕竟位于东部地区的浙江桐乡有成熟的市场和深加工能力。”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杨峻看来,纺织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征正在呈现三个好的趋势:一是产业转移以棉纺织、服装为主,新增投资增加;中西部盈利能力明显提高,解决就业问题的社会效益显著。二是以内需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转移趋势明显。三是东部产业创新和升级提速。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