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着“中国针织服装名城”称号的青山湖区,
如何破解纺织企业发展困局作了深入报道
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没完全消却,欧债危机的震荡又逐渐袭来,并缓慢影响着出口型纺织企业。面对复杂的市场行情,各地纺织企业都在积极探讨转型之路。昨日,《经济日报》以“中部纺织企业加快转型”为题,对有着“中国针织服装名城”称号的青山湖区,如何破解纺织企业发展困局进行了深入报道。
企业积极调整逆势而上
文章写道,青山湖区集中了800余家中小纺织企业,生产的文化衫、T恤衫、运动休闲等服装产品90%以上出口到欧美、中东、非洲等地。然而,在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低档纺织品竞争优势减弱,园区内一些小型服装代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做外贸订单仅是为了保持工厂的运作,“不求赚钱”。
面对复杂的市场行情,一些富有远见、敢于创新的纺织企业并没有显得无所适从,而是选择逆势而上,继续在服装市场扬帆远航。
文章提到了曾经是南非最大超市主要供应商的南昌培维梦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去年春节接完订单后,明显感觉到了外贸市场的变化,便决定主动收缩,减少出口,转战内销,将重点放在了打造“培维梦”品牌上。为提升品牌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研发能力,该企业从广东引进多名高级技工,聘请专业设计师做顾问,并计划组建技术团队进行自主设计。以前市场情况最好时,贴牌生产的利润仅为10%,拥有定款、定价、定颜色的自主权后,品牌带来的附加值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文章还写道,一系列的积极应对举措让纺织企业逐渐拨云见日,政府搭建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又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为了突破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这一瓶颈,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了区域品牌“青山湖针织”并免费提供给企业使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