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总能给出更低的报价。10月下旬,一场持续四天的纺织业展会在上海举行,行业人士说这个展的规模在中国及全球都是领先的,数千家中国公司这里寻找着订单,江苏商人唐群告诉潜在客户,他的工厂生产一件衬衫的报价要比展厅内其他公司低30%。
展厅嘈杂,但怀揣服装加工订单的人不会忽略这一信息。因为其他中国服装加工厂会向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服装品牌商说,代工价格需要提高几个百分点了,因为工人工资已经涨了。
“18美金一打(12件)。” 唐群拿着一件衬衫样品对客户说,“质量绝对有保证。”他是南通新高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南通有一个年营业额2亿元左右的服装厂。但加工一件衬衫不到10元人民币,南通这个厂接下订单也是要赔钱的。唐群在孟加拉还有一个年营业额3000多万的工厂,那里才能按这个价格接单。
更直观地说,“Made in Bangladesh(孟加拉)”要比“Made in China”便宜30%。
唐群在孟加拉的工厂三年前正式运行。但1994年时他就因服装贸易业务去过一次孟加拉,那时江浙一带的服装厂老板们一提到孟加拉国,便会嗤之以鼻:他们只能做做沙滩裤、T恤衫。
然而到了2011年,孟加拉已经超越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针织品出口国。据孟加拉出口促进局统计,尽管频频遭受电力供应不稳、罢工等不利因素影响,该国2010到2011财年 (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针织品出口依然增长了46.25%,金额达94.8亿美元。同时孟加拉整个服装行业出口增长43%,金额达到180亿美元。孟加拉的服装代工业务在未来几年注定会更逼近中国:孟加拉现在每年的服装代工订单金额相当于中国的1/10,但该国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65;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的增速为20%,不到孟加拉的一半。
中国服装代工公司的确正在丢掉订单。最新的标志性案例是阿迪达斯,这家体育服装巨头在10月底正式关闭他们在华的唯一一家直属工厂—阿迪达斯(苏州)有限公司,并将工厂搬到东南亚。与此同时,为阿迪达斯代工的四家中国工厂也被通知终止合同。阿迪达斯认为,中国工厂的工资太高了。
中国品牌凡客也正在尝试将更多订单发往孟加拉。2011年秋冬,凡客在孟加拉工厂下单21万件衬衫;今年秋冬,休闲裤也开始在孟加拉生产;到2013年,羽绒服、毛衫等也有望实现海外生产。与凡客合作的,正是唐群的新高纺织(孟加拉)有限公司。
福建峰达轻纺公司总经理潘胜泉把中国的服装加工行业比作是游牧民族:“这里已经没有草了,我们只能到国外去,到有草的地方。”相比对“中国制造业的出路”之类宏大命题的讨论、争议,对唐群、潘胜泉这样的服装代工商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得为眼下的生意做出决定:是否要通过迁徙解决困境,以及如何迁徙。
大迁徙
作为第一批前往孟加拉投资开厂的中国商人,唐群说自己刚好搭上了顺风车。“最早我去孟加拉是因为我的客户在那里,比如H&M就指定他们的服装厂到我们这里来采购。”他告诉《环球企业家》。经过两年考察,2008年他与当地政府签约,投资2300万美元在离首都达卡车程半小时的阿达姆吉出口加工区成立了新高纺织(孟加拉)有限公司,目前年产量约500万到600万美元。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