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春天似乎正在逐渐逼近。而在制造业大省的浙江,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信号正在被释放。
不久前,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在“2012浙江省企业领袖峰会”上作了“实业为本·工业强省——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的主题报告。报告中,夏省长指出,“把机器换人,腾笼换鸟作为重要的抓手,努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浙商创业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他说,“‘机器换人’、‘腾笼换鸟’这两换既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又能够提高资源要素利用的效率,改善劳动力的结构,是推动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作为智能制造的代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机器人的话题。有趣的是,几乎很少人知道,浙江一直以来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地。在这里,有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科研院校为产业提供助力,也有以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早早耕耘于这片“未来产业”。以杭州为基点,浙江的机器人企业中不乏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即便如此,直到现在,浙江的机器人产业仍然是一个小产业。这亦是产业发展阶段使然。
撬动制造业的“支点”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深入人心。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机器人产业正是能够撬动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支点。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所谓机器人的形象多数来自科幻片。在很多人心中,机器人应该是长得像人的机器。然而事实上,具有人体形状的机器人在现实中少得可怜,绝大数机器人没有思维能力,95%的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纯粹就是机械手、机械车等辅助工具。机器人的定义,就是用技术手段实现人的功能,说白了,就是一种“智造”装备。其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即工业化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