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人物专访 >正文

【2012服装业年度人物】施林川:穿梭于创意中的发明家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9日

他是一个即将为人父的八零后,他身上有着八零后特有的热情与拼搏,但同时也兼具八零后所欠缺的沉稳与内敛。在爱慕,很多样衣师傅遇到问题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他,而无论走在爱慕大厦还是北京顺义的爱慕生产厂房中,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小施”。他叫施林川,从1996年进入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到现在,曾经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现在则是爱慕公司最资深的机修师傅,十几年中他为爱慕公司发明了数项专利产品,至今仍有四项专利在申报中。

爱发明的年轻人

“小施,我的机器有点问题,帮我看一下”、“小施,这款面料一出汗就发硬,你能不能想点办法改进一下?”、“小施,过来试穿一下样衣”、“小施,新款缝纫机我操作不好,过来指导一下”……从早上8点半开始,位于北京望京爱慕大厦四层的技术中心里,这样的喊声就没停过。走到门口找任何一个人问下谁是施林川,她会告诉你:“很容易,穿梭在满屋子女样衣师中间忙着修这修那的那个男人,就是他。”

在爱慕,施林川是最资深的机修师,用固定的思维来看,这个1980年出生的大男孩每天的工作应该就是和机器打交道。但是如果你能亲自到爱慕大厦来看一下施林川操作全自动缝纫机的熟练,布料在他的手下被轻巧地匝边、上线,你将无法想象这个身材壮硕的男人本职专业学的是服装设计,更无法现象这样的机修师内心会如此细腻。

1996年,16岁的施林川和30位中专同学一起走进了爱慕,成为这里的技工,16年后,曾经那批和施林川共同奋斗在一线的同学都先后离开爱慕,只剩他一人依旧爱着服装事业、爱着爱慕这个“家”。“我是爱慕人,爱慕从1993年到现在发展的特别快,我的成长速度也要跟得上爱慕的发展速度。刚上班的时候我的思维模式很刻板,想东西不全面,所以会出现很多小问题。但现在,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我会用发散性思维模式去想问题。这么多年,我先后协助很多设计师、工艺师开发设备,这样的成就让我很自豪。”

施林川在爱慕是出了名的行动派,他不太爱说话,总是把心中所想的付诸在行动上。在他的办公室地上,摆着一台长方形的机器,施林川说,这是自己新开发出来的机器,名字还没想好,但专利正在申报中。“这台机器是将超声波运用到内衣的缝制上。内衣的一些花边缝合都是先用线把布料固定住,再缝上花边。但缝制完之后还需要专门的工人将里面的线拆掉,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成本。这台超声波机器借助超声波自动粘合布料,只要工人脚踩在踏板上,超声波缝制器就会落到布料上一秒钟,将两块布料瞬间粘合。这样既省线,又省时间,最重要是节省了不少成本。”施林川介绍新发明的时候,脸上笑容也抑制不住的荡漾开来,仿若这是他的一个孩子,新生之时希望让所有人都来看一眼。

在爱慕,有很多机器都配备着施林川自己研发的专利配件,从1998研发的“正直双针捆条拉筒”使爱慕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正直双针捆条”工艺的公司,1999年开发并改造了密拷克设备、将其运用于内衣制作工艺,到2011年研发了蒸汽发生器自动报警装置、将蒸汽发生器智能化以减少设备损耗并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性,同年还研发出“圆角勾袢切割器”为国内内衣届填补了当今市场上“圆角勾袢”工艺的空缺、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动作用,再到2012年研发出“三重同步落带拉筒”,将其运用于内衣制作工艺,同年研发“拉链包边拉筒”,将其运用于内衣制作工艺中,施林川所研发的机器设备已经多达十几种,也获得了很多项国家专利,期间他还参加了2002年爱慕“敦煌”发布会、2005年“东方神话”发布会、2006年“和谐”发布会,2007年“梦幻”发布会过程中配饰、道具的研发与制作,在施林川的记忆中,他在爱慕的十多年中创造了很多的“新生命”。

[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61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人物专访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