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玉林市福绵管理区获得“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称号。这意味着福绵现代服装产业在发展30年之后,终于获得一个来自官方的国家级荣誉称号,跃上崭新平台。
从此,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将在西江流域迅速崛起。
起于西江支流家庭作坊
历史记载,福绵服装业的火种始于明清时期。西江支流之一的南流江穿行而过,是当时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当地居民便开始种棉、织布、染蓝、裁衣,从事服装加工。
福绵的现代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展于80年代,崛起于90年代,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排头兵之一。
尽管30多年过去了,福绵的老人们还清楚记得,当地现代服装产业最先发端于福绵镇福东村。在最初一批“吃螃蟹者”尝到甜头之后,家庭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福绵镇遍布开来,几台衣车,现剪现裁,“家家皆闻缝纫声”。当时,这个7万多人的小镇,竟有一半以上人口从事成衣加工或销售等业务。
随后,服装制造由福绵镇迅速向周边扩展。一些家庭小作坊开始向“中型作坊”转变,并出现了服装厂。与此同时,服装产业链也开始延伸。到1985年,福绵地区出现了第一家纺织公司。
福绵服装业的初期发展呈现出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典型特征——形态原始,但活力十足。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仅有2600多人的福西村办起260多家服装厂,1995年服装销售额达5.6亿元,村民储蓄达3459.7万元。该村也一跃而成为广西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村。
每年生产服装2.1亿件(套)
进入新世纪以来,福绵服装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