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棉纺织行业进出口市场总体表现为:出口乏力,棉花、棉纱进口需求旺盛。越南、菲律宾等国在我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中表现活跃,对我国棉制纺织品的需求增长较明显;而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对国际棉花、棉制纺织品的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速。
棉纺织贸易总体情况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棉制纺织品出口额为186.4亿美元,同比下降6.0%,去年同期出口额同比增长20.3%,其中棉织物出口占50%左右,出口额达91.5亿美元,同比下降6.1%;棉纺织品进口额为53.4亿美元,同比增长24.9%,保持较快增速,其中棉纱线进口额达35.7亿美元,同比增长46.0%,占进口总额的67%。
从前三季度棉纺织品价格走势看,受国内外原料价格总体下行影响,后道棉纱线、棉织物价格均为负增长,尤其在出口贸易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与上年相比,我国棉纺织品出口额同比下降十分明显;在进口方面,在进口数量的强有力支撑下,我国棉纱线、棉织物进口额同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棉纺织品分品种贸易分析:
棉花进口需求旺盛
1~10月累计进口430.16万吨,去年同期累计进口219.4万吨,同比增长95.8%。从单月进口棉花数量看,进口棉花出现两个波峰,第一个波峰在2~3月,与往年2月份不同,今年2月单月进口量达61.6万吨。在这个时期,国内收储临近尾声,国内棉花基本入储,而此时内外棉价差持续超过3000元/吨,企业纷纷通过配额进口国际低价棉保证原料供应。第二个波峰阶段是5~7月,该时期企业用棉紧张,配额也基本用完,部分剩余配额集中在这个时期进口棉花,因此出现第二个波峰。截至目前,国内外棉价差已经接近6000元/吨,巨大的差价也形成了空前的棉花进口量,2011/2012棉花年度,我国累计进口棉花已达570.5万吨,同比增长102%。
棉纱线进口数量骤增
前三季度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108.8万吨,同比增长74%,从单月棉纱进口量看,数量逐月攀升。造成国际纱线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内外棉价差,进口棉纱线不受配额的限制,当国际棉价大大低于国内时,国际棉纱线在价格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为降低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对进口棉纱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国际棉纱线价格也随着原料价格的下行呈弱势。
进入中国市场的棉纱线主要是巴基斯坦纱和印度纱,印巴棉纱以中低支为主,价格优势突出。今年1~9月,我国进口印巴纱占总量的66%,进口巴纱39.5万吨,印度纱22.3万吨。今年10月,我国32支纯棉纱无税价高出巴基斯坦同等级纱每吨近1000元,而两国低支纱的价格差更为明显。
棉纱线出口增长由负转正
1~9月,我国累计出口棉纱线32.5万吨,同比增长3%,扭转了9月份以前棉纱线出口累计同比负增长的局势。从产品类别来看,主要是纯棉普梳纱和混纺纱的出口逆转带动了整体出口数量的增长,可见,纯棉普梳纱和差异化的混纺纱在出口方面具备竞争力,而成本相对较高的纯棉精梳纱出口表现不乐观,出口有17%的负增长。
1~9月,我国内地棉纱线最大的出口市场仍为我国香港,占出口总量的43%,但出口数量累计同比有所下降,同比下降5.5%,主要还是欧美日地区市场消费仍然低迷,转口贸易不畅,而第二大棉纱线出口市场为越南,出口数量为4.3万吨,同比增长232.0%,成为众多出口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国家,此外出口孟加拉国也有小幅增长,而出口韩国地区的棉纱线下降较多,幅度达到近50%。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