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场库存,后半场关店;目前仍在前半场”。一位服装行业分析师在报告的标题如是写道。
对于中国服装企业来说,这个“冬季”到底有多冷?一项统计显示,仅22家A股服装类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存货总量就达到了惊人的382亿元。更有媒体断言,全国服装库存够国人穿3年。
业内人士指出,市场需求疲软、电子商务强势崛起、国外“快时尚”品牌狙击,都是此次危机的诱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市场空间有限,但企业的经营模式仍停留在规模化扩张的惯性里。“野蛮生长”的停滞,标志着整个行业都步入了由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的转型期。
服装行业的库存危机到底有多严重? 几乎所有的服装门店都在门口挂出了醒目的促销打折广告牌。在某国产服饰品牌门店的横幅上,还写着“十万库存”、“紧急处理”、“一律一折起”等极具冲击力的字样。然而,尽管街上各店的折扣力度看起来都十分诱人,真正入店选购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
对于今年服装行业整体萧条的原因,多位受访业内人士都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从而导致了需求的疲软。
“2012年,中国服装制造产业呈现内忧外患的格局,国内外纺织服装需求呈现双降,从而影响行业收入增长。”北京华荣万基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曹佳洛12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1~9月,中国服装累计出口1161亿美元,同比增长0.7%。进入10月份以来,受海外圣诞订单需求,出口增速有所回暖,但是长期走好的趋势依旧不明显。
“原本中国的许多服装企业就是做出口贸易的,出口渠道被堵住的情况下只能转为内销。在内需同样不景气的情况下,市场的供需平衡就被打破,服装公司库存居高不下也就不足为奇了。”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12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另一方面,曹佳洛指出,电子商务的强势崛起,也给传统服装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2009-2011年百货商场服装销售额约占中国服装销售总额的38%、35.7%及26.9%,预计2012年将占25.1%的份额,从整体上看是不断降低的趋势。
东方证券服装行业分析师施红梅则认为,2007年欧美经济危机后,国际快时尚品牌陆续进入中国,也给国产服装品牌带来了激烈的竞争。特别在2011年,包括ZARA、H&M、UNIQLO在内的国际快时尚巨头纷纷加快在华开店步伐,个别品牌更是开始下沉,探索在二三线城市开店。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