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走过了西方工业革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然而近几年来,纺织服装产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市场销售情况也越来越难,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上升、外销市场不畅,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劳动成本压力、原材料成本压力也比较大。
综观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却也正是我国产业链最完整、劳动力水平最高、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最齐全、产业流通渠道最完备的国际竞争力优势产业。因此,即便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依然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只是增幅减缓。进入今年以来,尽管纺织行业投资增速趋缓,但中西部地区新增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7月,中部地区纺织行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8.7%,占全国的比重达30.5%。由此看来,作为具有较高发展潜力“价值洼地”的中西部地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所青睐。
产业转移不可忽视“洼地效应”
如何继续保持纺织服装产业增长的持续动力,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如今已经成为业内人士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则成为这其中最热门的话题。要真正地实现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纺织服装产业就必须要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从单一的做贴牌生产,向打造自主品牌转变,逐步打造自己的设计、品牌、创意等多种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企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以及各种要素制约的情况下,大企业跨区域的资源配置与优化,是一种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资源配置与优化,就是产业转移。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日前在江苏省宿迁市隆重举行。会议期间,《服装时报》记者就产业转移问题,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