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倒挂、库存率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在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纺织服装行业积累的诸多弊端一一显现,纺织服装行业要如何应对严峻的形势呢?
Wind数据显示,目前纺织服装板块中有5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预警,其中22家公司业绩报忧,净利润平均下降18.59%。自2011年下半年至今,申万纺织服装板块股价累计下跌37.36%。
“纺织服装行业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种种不利因素使得过去”拼成本、拼价格“的发展模式遭遇挑战。”一位纺织服装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由于出口疲弱、内需放缓,今年纺织服装业遭遇了严峻的考验。”
原料:价格倒挂
作为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上游,棉纺厂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棉价倒挂问题。
“从国家收储启动到现在,棉花市场一直在低位徘徊。”卓创资讯分析师孙立武对记者表示,“但是,这个低位指的是从2010年下半年暴涨之后到现在的低位,与国外相比价格倒挂现象依然明显。”
据了解,国家启动棉花收储会对棉价形成“托底”效应,导致国内外棉价形成倒挂,且由于配额限制,不少企业无法采购国际低价棉花。巨大的用棉成本差异使我国棉制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而印度、越南等国家则凭借棉纱价格低于我国的优势,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全球最大的色纺纱龙头华孚色纺也未能逃过此劫,三季报预警净利润将下降60%至80%。事实上,该公司在中报的表现也不甚理想,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7.9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8.15亿元下降了0.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7.84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41亿元下降了78.78%。分析利润下降原因时,该公司明确表示内外棉花价差抑制了纱线价格的提升。
“在全球棉价下跌的大背景下,收储相对减缓了国内棉价下跌的空间,从而造成了内外棉价差的拉大,使得纺织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孙立武称,“目前我国棉花的价格比国外的棉花每吨要高出4000多元,而棉花在纺织服装中的成本占到60%左右。”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