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西农业部门初步统计,今年蚕茧产量超过30万吨,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蚕农售茧收入预计超过107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15日举行的广西蚕业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农业厅长张明沛说,经过近十年的打造,目前广西已形成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百色六大优势产区发展,6个市的桑园面积及蚕茧产量占总量的90%以上,并逐步打造了一批桑蚕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及桑蚕基地重点县,形成了蚕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与蚕茧生产大省区地位不相称的是,广西桑蚕业链条有待拉伸。统计显示,目前广西共有84家茧丝绸加工企业,今年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生丝产量2.5万吨。“蚕业仍处于原材料生产初级加工阶段,综合效益不高,产业集群还没有形成。”张明沛说。
为拓宽蚕农增收空间,广西提出,今后将积极引进和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茧丝精深加工、流通和出口贸易水平。此外,还将通过实施产业文化工程,将蚕业的生态调节、修身养性、文化传承等功能融入到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
桑蚕生产是我市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建市以来,我市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大桑蚕业发展力度,取得了可喜成绩。
以2010年为例,我市桑蚕发展呈现“四个增长”:桑园面积47万亩,同比增长5%;预计收茧4.8万吨,同比增长13%;蚕茧平均收购价30元/公斤,同比上升66.7%,蚕农售茧收入14亿元,增幅60%。种桑养蚕效益提升,桑农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桑蚕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