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国内媒体频繁报道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在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有的媒体甚至得出了“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三年”的结论,外界由此认为中国服装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库存危机”。
对此,中国服装协会于近日召开了媒体交流会,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接受了媒体采访,针对目前国内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向媒体做了详细的说明,对外澄清了该行业深陷“库存危机”的传言。
服装行业需要一定量的存货
“事实上,现在外界所说的库存并不是它的真正含义,我们首先有必要进行区分。”王茁表示。对于外界一般所称的库存,包括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出来库存,更准确的应该叫“存货”,它包括店里正在销售的产品以及为下一季准备的产品。
应该明确的是,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的产成品,或为了出售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以及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任何行业企业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存货,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服装是快销品,季节性强、变化快,对存货的需要程度相对更高。
那么,存货是如何产生的?王茁解释存货构成一般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产成品仓库内的备销、滞销及残次品存货,以及原料仓库中的备用原辅料和过剩原辅料存货;二是渠道内的存货,包括直营店存货和经销商存货;三是在途存货,即在物流环节的存货。
在以上三种情况中的滞销、残次品以及过剩原辅料等,才属于需要处理的不合理库存。“因此,存货和库存是两个不同概念。可以看到,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库存’所包涵的范畴明显更广,并非仅指一般人概念中的‘积压和滞销产品’。即根据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存货数据来认定其全部为‘积压和滞销产品’,既不符合服装行业特点也不科学。”王茁强调。
王茁指出,服装行业由于行业特点,需要一定合理存货。即使是最后滞销品等的产生,也是因其行业经营特点所决定而无法避免的。比如,一个产品出现在终端消费,往往需要更多产品的烘托才能进行目标销售。举个例子,同一款式的产品可能会有8种颜色在同时销售,但是根据市场反应真正畅销的可能只有2-3种,那么另外5-6种颜色可能就是滞销的。但是为了使整个店面产品丰富而突出,必须要有这并不畅销的5-6种颜色的产品进行烘托。如果消费者进入店里,发现产品只有一个颜色,会觉得没有东西可买;如果一个款式有多种颜色,其选择性会增强,才会产生购买一个颜色的可能。“同时,企业是非常聪明的,经过市场调研后它会分析哪些畅销哪些滞销,其畅销品的生产量一定比生产量大。”
跟往年相比,现阶段服装行业上市公司存货有增加现象,王茁分析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第一,财务处理方式因素。部分服装上市公司涉足其他行业,如鄂尔多斯羊绒衫业务销售成本仅占总成本的9.19%;红豆服装业务占54.42%;雅戈尔服装业务占31.98%;在财务处理中,其他行业所生产的存货也被记入公司财报中,也就是说,部分服装上市公司三季报所显示的存货,并非全部为服装产品存货。
第二,季节性因素。服装行业生产运营具有明显季节性,许多生产所需的面辅料都需要提前采购,特别是一些特殊产品。比如在羽绒服行业,通常需要提前半年至一年购绒。这部分原辅料反映在财报存货上,通常会导致秋季存货较高。而这部分“库存”,明显不属于“积压和滞销产品”。
第三,合理备货需要因素。品牌服装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通常需要一定量的铺货与备货,包括渠道内的产品、在途产品以及入库新款备货等。这些都是正常经营需要,在财务记帐中,通常计入存货,但这些产品也并非过季积压和滞销产品。
另外,今年以来,森马、雅戈尔、搜于特、波司登等服装上市公司店铺数量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和扩大,新增店铺和新扩面积都相应需要更多备货。如雅戈尔,目前公司服装销售网点2600家,服装存货17亿元,按照比例而言库存并不高。
“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三年”系误读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