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积压下,国内6大运动品牌“大库存”引起了一场打折潮。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市场对2012年服装业“大库存”的质疑。
有人认为,目前的库存需要消化3-5年,还有人认为,服装库存问题需要细分化,并非所有的库存都高,需要消化的时间也不会这么长。
那么,2012年的服装业“大库存”到底如何呢?多家服装上市公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认为,3-5年消化服装库存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而且,服装库存高也要细分,不能以偏概全。
服装业遭“大库存”质疑
市场中对服装业的“大库存”质疑主要来源于各大服装公司2012年上半年的库存数据增长。特别是国内6大运动品牌的库存更是引起市场的关注。
2012上半年,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匹克和动向这6家国内运动品牌的总库存达37.21亿元。
此外,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87家服装公司库存量732亿元,其中有11家库存超过10亿元。而相比2010年,87家服装纺织类公司累计库存量501亿元,2011年为699亿元。2012年上半年,则是增加了33亿元的库存。
“服装业高库存主要原因是,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低迷引起,以及经营商订货时的错误估计,他们普遍高估了市场的需求量。”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向记者分析道。
据2012年广交会的数据显示,纺织服装成交下降15.5%,从大类商品订单情况看,除家用纺织品订单和男女装同比为增长外,其他类别订单量环比呈较大幅度下降。
熊晓坤认为,高库存消化与宏观经济情况联系紧密,据观察,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在下半年已经趋于企稳回升态势,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提高,高库存消化时间大概2-3年。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