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爱折腾的服装行业 尾货价格低至0.1折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7日

爱折腾的服装行业,2012年的关键词是库存。年底的时候,‘库存卖三年’的论调成为对这个行业困境的最佳脚注。虽然不少品牌大佬站出来解释‘三年论’子虚乌有,但那些尾货代理商可不这么看,他们早已在电商领域开启尾货销售业务——如同那些大服装生产商目前正在做的一样。

急转型

2012年年底,北京丰台区开业了一家4万平米的服装尾货市场。这个巨大的库存销售卖场的货架上,品牌折扣和厂家尾货的服装占比60%。

“目前不少服装品牌的库存量都超过生产量的30%,几乎占其销售量的1/3,已经影响到公司运转,甚至会面临倒闭风险。”中国尾货市场第一策划人梁吉良对新金融记者分析。

梁吉良用数据来给服装市场的库存做出衡量——库存占生产量5%到8%是合理水准,而30%已经接近极限。

对于销售库存,并不是所有的“尾货中间商”都乐此不疲。在宁波,这个销售环节的中间商正在开始新一轮的转型——这或许为国内服装企业的尾货销售带来更大的危机。

霍振明经营的宁波尾货第一仓库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在淘宝上出售服装公司尾货,自己的仓库便是实体店。对于一个积累了多年尾货销售经验的零售商来说,这几年的生意乏善可陈。

“今年吆喝了半年库存问题,说国内和国外的服装企业旗鼓相当,但对于我们来说,外贸订单带来的尾货,并不是很严重。”霍振明的仓库里,现在堆满了来自国内服装企业的尾货,而通常意义上的“外贸甩单”则在他的淘宝上不断被标上下架。

即便是外贸单减少,在他的销售经历中——欧美单的库存在减少,日韩的则基本维持不变,而国内企业的库存却始终在增加。

“这至少说明服装业在高压下产生的地区差异,国内外贸服装厂欧美单量急剧减少、日韩单量维持不变。但外贸的单子总量少了,工厂对于成本的控制会更加的严格和细致,自然剩余的尾单就少了,而且剩下的基本为残次品了。但那些国内服装厂呢?今年库存没甩完,明年的又压了上来,猝不及防。”霍振明说。

2012年年底,霍振明和其他几个江浙地区经营尾货的大零售商一起碰了面。面对国内服装企业库存积压过多的问题,他们希望有一个可以消化库存的空间,然后再进行转型。

运动品牌就不说了,和媒体报道的差不多,另外美特斯邦威、唐狮这些休闲品牌现在也越来越成为我们的压力。”霍振明“抱怨”在尾货商这个行业里已经极其普遍,不过,他们也开始慢慢掌握尾货的定价权。

实际上,尾货的价格在通常都是由工厂或是品牌持有人定价,折扣所显示的数字令人汗颜——0.05折或者0.1折——但这个数字的底线也在不断刷新,拜库存增量所赐,霍振明有时候甚至能拿到0.02的折扣。“并且,还要看货品。”他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3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