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中国服装行业的悬崖效应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9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中国的本土服装行业面临巨大危机,惊现悬崖效应。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是世界著名的“制造工厂”,“Made in China”遍布世界各个领域。2012年上半年,国内42家上市服装公司总库存达到438亿元,累积存货可卖3年。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巅峰时期后,如今中国服装(7.22,0.00,0.00%)产业风光不再。全球消费疲软,出口受阻;中国本土市场,年轻消费者成为主导力量,本土品牌吸引力持续降低。

虚拟洋品牌走到悬崖边上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服装市场走势一度紧俏。许多本土服装企业走虚拟洋品牌路线,大都赚得盆满钵盈。经过30余年的发展,当年的服装厂成为拥有数万名员工的上市公司,虚拟洋品牌路线在信息闭塞的年代算是一剂良药。

但是,打着洋旗号的中国品牌在“一网知天下”的今天原形毕露了。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的80后、90后对于网络的应用驾轻就熟,对于服装品牌的来历和出身更是如数家珍,虚拟洋品牌再赚年轻消费者钱的难度愈来愈大。

而且,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群体,多已成为家庭的“发言人”和“意见领袖”,他们的一些观点和审美趣味对长辈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之社会整体审美风向日渐与国际接轨,40后—60后的成熟消费群体也想紧跟时代潮流,重拾青春。

服装行业的虚拟洋品牌路线,在“世界事天下知”的今天显然不再适用,愈加精明的消费者练就了一双堪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披着“洋皮”的本土品牌会被轻易打回原形。

老服装品牌沦陷

面对国外服装品牌的大举入侵,曾经风靡一时的本土老品牌已然沦陷。许多老品牌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以前节衣缩食一个月也买不起的这些时尚品牌,如今已经卖到了十几元的白菜价。

瞬息万变的社会流行风尚改变了消费者的审美取向。郭沫若说过:服装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在建国初期人们出席重大场合,男士以穿中山装为荣,如今即使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也很难看中山装的行迹,取而代之的是西装和夹克在社会各阶层的游走。

敢问路在何方?

穷则思变,困境即是希望的开始。人们在有自信的时候才会有出路,中国服装品牌应重树信心,寻找新方向。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77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