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剑指我国流通环节费用高企的顽疾,含金量十足。其中,第三条与服装企业密不可分,即: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和恶意占压供应商货款。制定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的法规。
周刊观点
长期以来,零售商与供应商一直处于相互博弈的状态,双方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零售商只是扮演着一个从厂家向消费者输送产品的“机械手”角色。这也就意味着,由于消费需求不确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要储备更多的产品等待挑选,比如零售企业在用过多的产品等待消费者去挑选,供应商在用过多的产品等待零售企业的采购,而行业性的库存则加剧了零供双方的矛盾,最终让整个行业陷入规模与发展相悖的误区中。
然而,对于服装企业而言,不仅要承受产业链中信息不对称而必须承受的货品存量,还需要支付商业流通环节中的各类显性和隐性费用。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的10项措施从降低经营成本、清理整顿收费、减轻税收负担、规范执 法行为、加大用地支持力度等方面多管齐下,打出了“组合拳”。出台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的法规政策已不是第一次,如何通过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三者协同、和谐共赢的发展机制,最大化地消除零供潜规则,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不断提高产业链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才是王道。
案例一
没有熟人、知名度不高的品牌A:大小佛一一拜
目前,在中国的商业市场内,品牌商相对还是处于劣势地位,百货商场占有终端渠道,开展一站式的购物环境,通过打折促销等活动吸引了大批的消费者,而品牌商不可能像百货商场那样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购物环境,还需要借助百货商场的平台去创造更好的效益。
一旦双方的地位不平等,那么有所求的那一方就要接受别人的条件。如今,一些国内品牌要进入一个较好的商场,不仅要接受一些如扣点、保底、发 票、账期等明文规定外,还有一些潜规则是不能避免的。
A品牌看中了一个商场,可是在这个商场中没有熟人,没人介绍便很难有机会和商场谈判。品牌拓展人员只能用最古老的方式,从底层开始,一级一级地公关。开始,与楼层经理接触,经过多次公关后双方达成了某些共识,这位楼层经理答应帮忙说话。后来,通过这个楼层经理又认识了招商部主管。比较幸运的是,当时有一个相对不错的位置空缺,收到消息后,A品牌便开始对招商主管进行公关。其实,在几个被选品牌里,A品牌最有实力,可是招商主管就是不松口,无奈之下,只能和招商主管单独谈,最终还是在接受了主管的要求后,才得以进驻。
目前,A品牌每年都会给直接管理品牌的经理或主管送东西,“这种事情在所难免,除非我们能够做到同行销售的前三名,那样就会好些。我们现在努力提升,做好该做的事,希望早些达到前三。”A品牌拓展经理切中要点。
一些品牌选择不进驻某些城市的商场,可能是因为定位不同,更多的是因为品牌商不能接受商场的一些规则。
A品牌在某地采用区域代理制,虽然在该地也看中了几家商场,可总有一些原因阻止A品牌进驻。比如,商场要求,A品牌必须参与全部的促销活动,这个规则其实还不难接受,品牌有时可以折衷处理,用库存货品参加活动;再有,进驻一家商场后其他的商场就都不能进驻,可是城市很大,只进驻一家商场根本不能满足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这个条件才真正让品牌难以接受。
点评:中国的商场讲人情。假设某品牌商和商场的人不认识,而有的品牌商却和这家商场关系很好,在品牌双方的实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商场当然会选择熟悉的品牌商。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才造成大多数品牌商努力结识一些好商场的招商主管及楼层经理,希望通过他们得到更好的机会。更有甚者,很多品牌商通过金钱等一些很现实的东西去结识这些人,通过这些方式去逐步得到想进驻商场的位置。
商场上的潜规则没有办法说清谁对谁错,只能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双方都能在商言商,相信中国的品牌会更快地发展。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