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学生合伙创业服装品牌,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开了两个店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营业额近50万,这还是在服装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完成的。他们是如何突破的?同时令服装业头痛的压货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笔者昨日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传统模式:平均月营业额3万元
马信,四川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2011年11月,她与三个好友一起创业成立了几弋服装设计工作室,现任执行总监一职。
“我们四个人都是好朋友,虽然各自所学的专业不一样,但是都有创业的意向。我本人喜欢服装设计,所以选择服装业为创业方向,他们三个对此也没有异议。”马信告诉笔者,“最初我们也是采用传统模式,一方面自己设计衣服,然后找别的服装工作室代工生产;另一方面也淘一些衣服来卖。”
传统模式下运营了3个月,平均每月营业额有3万元左右,这没有让马信感到满足,反而让她感到了一丝危机。“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自己的品牌,所以我感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我们的规模小,水平也有限。所以,必须考虑转型了。”
外包借力 营业额大幅飙至5万元
怎么转型?直到一天她在网上了解到,部分外国服装品牌设计环节是由独立设计师完成。这种模式在中国数量不多,但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已出现。于是马信与团队商量后分头前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座城市考察学习。随后作出重要决定———采用独立设计师集群的模式,把设计外包出去。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