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新年伊始,东莞外贸企业老板张华光的心情是喜忧参半。
走过2012年出口的低迷,2013年伊始迎接张华光的便是订单的回暖,但无奈的是采购商们把价格压得太低,而生产成本却一直见涨,加之年底用工荒的来临,让他在接不接单的问题上感到十分纠结。
纠结的不止张华光,珠三角很多外贸老板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订单回暖,利润却仍在冰点徘徊。
烫手的订单
“订单确实比去年多了一些,但是目前工人不多,并且采购商把价格压得很低,很多订单我们都不敢接。”1月29日,外贸老板张华光对记者表示,从2012年12月份开始便出现了订单回暖的迹象,但目前为止,多数外贸企业仍然面临着困境。
张华光所说的困境,最主要的来自于利润的不断下滑,成本上升和采购商压低价格将企业利润挤压。张华光告诉记者,目前自己接到的订单仍以短单为主,不过就算有长单,自己也不敢接,因为2013年出口情况会不会出现好转,连他自己心里都没有底。
记者调查发现,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东省,服装、鞋、陶瓷等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订单回暖情况,但2013年出口是否回暖,很多企业都表示前景还不明朗。
“现在我们所接的订单很多都是之前不愿意接的,但目前为了企业生存,无奈还是接了。”温州出口商吴建荣告诉本报记者,他的工厂主要生产出口工艺礼品,从2012年起他的企业就面临着利润被严重挤压的情况,如今“再不接单就活不下去了”,所以以前不敢接的、不愿意接的订单,如今却成企业的救命稻草。
记者采访了解到,面对着近期纷沓而至的订单,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类似的尴尬。一方面,随着原材料价格上升,外贸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因此如果对方的采购价格过低,企业就有可能面临赔钱;另一方面,随着春节假期的即将来临,部分中小企业开始担忧订单能否在期限内完成的问题,也担心节后招工难的阴影在新年后会卷土重来。
企业反映的订单回暖情况,与官方数据似乎也遥相呼应。
而一达通外贸运营平台2012年对4000家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中也提道,2012年全年中小企业外贸景气指数呈现较大波动,自3月份急剧下降至临界点以下,年末数月内则逐渐回暖。
“出口额是在增加。但坦白说,我们监测到大部分中小企业盈余并未随着出口量的回暖而增加,部分企业的利润反倒呈下滑趋势。”一达通副总肖峰对记者坦言。
“广东省外贸企业生产的多数商品为生活必需品,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不会遭受最直观的冲击。这是珠三角外贸企业能维持平稳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表示。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12月份中国出口经理人的指数为34.2%,较11月份提升了2.1个点,这是自去年6月开展问卷调查以来指数的首次回升,其中新增的出口订单指数为36.9%,较11月份回升了2.9%。同时,出口经理人的信心指数为38.2%,较11月份回升了2.4%,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18.4%,较11月份下滑了0.7%,订单的提升和出口经理人信心的提升,加上成本的下滑,使出口企业的信心增强、订单回升和成本下降,因此预期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出口会有所好转。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