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快时尚品牌服装被购物中心抢食 逐渐重视体验式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1日

◆要不要引进快时尚品牌,不在于它是一个潮流的标志,而在于商场是否需要,周边的客群是不是能消化得了。

◆快时尚品牌店仍会是购物中心的领头羊,但商铺的面积有可能会缩小,品牌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并形成快时尚集群,以通过品牌的多样性,商品及款式的丰富度,增加其在购物中心的体验感地位。

2006年ZARA进入中国市场后,国际快时尚品牌便迅速以时尚、快速、价廉的优势赢得国人的心,也燃起他们的服装消费欲望。逐渐的,瑞典服装品牌H&M、西班牙的MANGO、日本的UNIQLO和MUJI、荷兰服装品牌C&A和WE、美国时装品牌GAP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在这些品牌迅速攻城略地的同时,还有一些国际快时尚品牌悄然“遁入”中国市场,如英国的Topshop在去年“五一”假期开设了大中华区的首店;再如美国的Hollister,去年3月在北京凤凰汇购物中心开设了其在中国的第三家门店。

不难看出,快时尚品牌存在的必要性使得商场不断为其作出调整,就为了能让快时尚品牌在国内“活得舒坦”。与此同时,快时尚品牌与国内的百货公司以及购物中心的合作模式、融合互惠等态势也在不断转变。国内商场在短短数十年经历了一站式、年轻化、网络化、体验式的商业变革,快时尚品牌作为这场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顺势而为成为他们的必由之路。

购物中心抢食快时尚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欧尚、大润发、易初莲花、沃尔玛等零售企业在国内被人们认知的时期,逐渐催生出一个概念,叫“大而全”,也使得国内的多数购物中心以一站式购物为首选经营模式。

而后,随着年轻消费群体购买力的增强,商场逐渐呈现年轻化状态,在越来越多购物中心更注重打造年轻个性化的购物体验时代,国内的总体消费情况也在逐步上升。正因国内零售市场蕴藏着相当大的商机,国外快时尚品牌纷纷伸出了“橄榄枝”。

2006年~2007年,ZARA开始加大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步伐。当时的苏州印象城是一个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快时尚品牌会选择进入二线城市,如此一来,苏州印象城重新进行了业态布局规划。这时购物中心在招商时的品牌定位和项目规划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这关乎到最终的品牌筛选和布局规范。重新调整后的苏州印象城分化出单独区域,聚合了包括ZARA、H&M、C&A、WERO MODA、MANGO等快时尚品牌,苏州印象城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明显快时尚特征的购物中心,这些品牌催生了很多以快时尚品牌为主力店的购物中心,比如中南城购物中心、大悦城等。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像VERO MODA、MANGO、JACK JONES这样的快时尚品牌在购物中心兴起之前,他们就已驻扎在国内市场,国内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场基本上都有他们的身影。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他们的销售多数排在商场内店铺销售业绩的榜首。”亚太商业不动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际屏说。

相当的销售业绩使快时尚俨然成为商业地产开发商招商的“宠儿”,能够引入快时尚品牌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商业项目招商情况的重要标准之一。

快时尚品牌长期以来成为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争相抢夺的“诱人的蛋糕”,他们甚至不惜为快时尚品牌大幅度降低扣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形式扭曲了零售经营模式的常态发展。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4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