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山东孚日集团纺织产业:从低调生产到高调营销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十多年前,我们这里的纺织企业大都埋头苦干,低调生产,而今天,伴随着一大批龙头企业的迅速成长,高密家纺开始步入了品牌营销时代。”山东高密市副市长贾勤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这种变化有着深远的背景:山东是棉纺大省,经过几年的发展,当生产这个环节夯实以后,高密人心底的品牌梦想逐渐变得强烈起来。

“这种大众性的创业冲动,如果得到很好的引导、帮助,高密有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家纺基地。”副市长贾勤清充满信心地说。

稳扎稳打的品牌路线

高密的龙头企业之一孚日集团最初是高密镇一个电机厂的织带车间,30多万元的原始资金、10间破瓦房、8台旧织机是当时的全部家产。

据孚日集团董事长孙日贵介绍,上世纪90年代,日本本土毛巾企业受到环保、劳动力成本、原料等因素重重制约,行业整体趋于萎缩,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孚日集团抓住机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大力进军日本市场,揭开了企业发展崭新的一页。出口量的增加使公司销售收入大增,丰厚的利润支持公司投资购买高档的生产设备,孚日从此走上了滚动发展的道路。

目前,孚日集团已具备年产毛巾系列产品5万吨,床上用品和装饰布2500万米的生产能力。

2006年高密市家纺业共完成销售收入230亿元,利润13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4%、68%。目前,全市以家纺巾被为主的纺织企业共吸纳劳动力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10。

高密的纺织品在逐步走出国门,但走出去的不仅是产品,还有自己的品牌。近年来,高密市在各个产业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培育名牌、发展名牌、保护名牌。孚日集团的孚日牌毛巾系列产品获中国名牌,银鹰化纤公司的泰山牌粘胶纤维浆粕获山东省名牌。

高密的纺织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但与浙江绍兴比起来,不仅规模小,而且产业链条不完善,多属中上游的纺和织,附加值较高的印染、纺织机械企业少。
副市长贾勤清认为,做大做强纺织产业的关键在于完善产业链条。

为拉长、完善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式发展,高密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浙江绍兴举行招商引资恳谈会,重点引进印染和纺织机械类的企业,主动向南方发达地区的客商抛出“绣球”,拿出最好的位置、最好的企业与外商对接,争取使“孔雀北飞”,成功地引进了一批印染、漂染和纺织机械项目。此外,高密抓好齐鲁纺织服装城的建设,做到上下游产品配套,产供销一条龙,真正形成了从纺织机械到纺织产品的完善的纺织产业链条。

高调的营销策略

有了过去十多年的积累,以孚日集团、银鹰化纤为首的纺织企业在坚持低成本生产战略的同时,在营销和宣传方面却十分高调、一掷千金。

2007年10月,一场热烈的讨论在孚日集团办公室进行着,这是孚日集团市场部的员工在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商讨孚日集团品牌建设和影响力打造问题。

进入2007年之后,孚日集团动作频频,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做央视广告,又花巨资打造“大家纺一体化”的概念,还联手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成为奥运会毛巾用品的“特许生产商”。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3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