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从纺织女工到第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故事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1日

第12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公布,其中峄城区枣庄润东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惠名列其中。说起周惠,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她在创业上的艰辛和她成功后所奉献的爱心,“自从1984年之后,峄城区终于又出了位全国人大代表,更何况还是个女代表。”

离开家人,只身一人南下学本领

周惠在家中排行老小,1985年为了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节省开支,她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上完高中就回家帮父母种地干活。为了闯出一片天地,同时也为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后来周惠便到枣庄市第一毛纺厂当起了“临时工”。在第一毛纺厂里,她认识了她的丈夫黄礼杰,不久俩人结婚并生了一个孩子。孩子的降生让这个原本经济条件就不好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为缓解当时家庭的经济困难,1989年,周惠毅然而然地决定只身前往南方打工,而不到一岁的孩子则跟着孩子父亲生活。

起初,周惠先到了江苏无锡一家个体纺织厂打工,独自在外的她很想念丈夫和孩子。为了不影响工作,工作期间周惠把对丈夫和孩子的想念都转化成动力。

当记者问她闲下来的时候,会不会想孩子时,周惠的眼睛湿润了。“特别的想,可是不敢想啊!害怕一想到孩子,自己就撑不住。那时候其他工友空闲时都会去逛街,买衣服,而我就在厂子里钻研机器的用法。”周惠说。

工作期间周惠吃苦耐劳,勤学能干的特质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赏识,由于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一年后周惠被提拔为质检员,两年后又升为车间主任,期间工资待遇也不断增加。当时是按件来计算工资,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周惠每月工资能拿到1000多元,成了名副其实的高薪族。

创业路上曲曲折折,但她不服输

1995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周惠按捺不住对孩子和丈夫的思念,再加上在南方纺织企业工作期间学到了不少纺织经验,所以她打算回老家创业。但由于当时的周惠并不懂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加上缺乏基础资金和厂房。周惠第一次创业失败了,而她在外工作多年的积蓄也都打了水漂。

但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她气馁,在得到家人的同意后,她再一次踏上了南下的道路。这一次,周惠来到了常州,做起了质检员。“与以前不同的是,我这次不仅工作,同时还学习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并为回家建厂重新创业做准备。”周惠说。

为了学到更多更丰富的管理经验,2001年周惠又辗转来到苏州的一家国营大型纺织工厂。因为自身过硬的纺织技术和谦虚好学的人品,周惠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并很快在该大型工厂里当上了质检员。国营大工厂的氛围就是不一样,高效率高标准的管理方式让周惠看到了未来的路。

2002年,周惠回到老家准备第二次创业,通过多方观察,筹到了2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建了四间厂房(占地100余亩),购得20多台机器,招了30多位工人。周惠凭借良好的人品得到以前老板的支持,并取得了为他代理加工的资格。踌躇满志的周惠与丈夫黄礼杰终于攻克了厂房、资金和销路等困难,他们的针织服装生产加工厂终于“开张”了。

怀感恩之心,为行动不便的求职者提供工作

在平常的工作中周惠对职工也特别关心。职工齐继玲说,她家住在北庄镇青石岭村,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治疗期间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由于家里还有个弟弟需要上学,她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但因为自身下半身几乎不能动,很难找到工作。当她听到与她患有同样疾病的朋友在周惠的纺织厂找到工作后,她就来了。没想到周经理真给她提供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在套口缝合车间,只需要坐在那里就能工作,除了三餐免费外,还有一份薪水。

“周经理考虑到我行动不便,还经常安排人送我回宿舍。有一次我发烧,烧得都糊涂了,朦胧中我看见周经理着急地跑过来,摸着我的头,准备推我去打吊瓶。当时我就哭了,对她说‘周经理你好像我的妈妈啊!齐继玲说。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2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