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今年广西桑园春季主要病害发生预测与防治要点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8日

自2012年冬季以来,广西各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平均气温大部偏高0.5℃左右,低温阴雨总天数和结束期接近常年平均值。温暧潮湿的天气成为今年春季气候特点,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很有利于桑椹菌核病、桑枝枯菌核病、桑褐斑断枝病、桑疫病等桑园春季主要病害的发生,各市县要严加注意,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养蚕布局,做好宣传辅导,加强桑园管理和病害防治,为春蚕用叶打下良好基础。以下是上述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要点:

1、桑椹菌核病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俗称桑白果病,是由一类真菌引起的桑椹病害,在桑树开花时病菌开始侵入。在侵染20天左右之后,会有一些灰白色且较肥大,小果像爆米花状的果实,无法食用。此病仅为害桑椹果实,并不为害枝条或叶片。桑树开花期间的气候条件对病害发生密切,雨水多土壤湿润,天气暖和,有利于土壤中菌核萌发和子囊盘抽生,则病害发生严重。前年发病轻的桑园如不及时处理,病情会逐年加重。

防治方法:在桑果发育期间经常巡果,及时摘除病变果及散落到地上的病果,远离桑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在开花期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直至花期结束。

2、桑枝枯菌核病

此病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侵染寄生引起,病菌菌核在桑园土壤休眠,当早春气温回升到15℃左右,菌核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的子囊孢子便可侵染,温度继续上升到25℃以上,发病受到抑制。该病初发生于新梢近基部的病斑呈褐色,略凹陷,当病斑扩展至嫩枝一周后,其新梢很快失水枯萎,发病部位表面布满白色菌丝,菌丝后期形成黑色菌核,菌核跌落土壤中休眠,至次年春发芽长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进行新一轮侵染。当菌丝体随桑花飘落叶片后,在叶片上也能产生相应的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出现病枝应及时从基部剪下清除,防止形成更多菌核掉地;发病较重处,除清除病枝外,还要括除病株桑根周围表土,集中堆放深埋处理,以清除菌核颗粒;夏伐时要清除桑枝和枯枝落叶。桑园夏伐、冬伐,枝条搬离桑园1000米以外或集中烧毁,桑园全面清园,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树上桑叶,集中烧毁;在发芽前用0.1%强氯精液喷洒桑园地面及桑树地上部。上年有病的桑园在春发芽期及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稀释液喷洒,提前做好预防,及时治理。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9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