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融资难“找钱无门” 服装行业期待被认可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9日

如果说融资难是国家紧缩的财政政策、长期存在的产业歧视以及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下降等客观因素造成的,那么融资难、融资贵这些普遍问题则折射出诚信体系的整体缺失。

一提到融资,婉言拒绝记者的采访似乎成了服装行业的企业家们应对媒体的潜规则。在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的调查中,《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就吃到了不少“闭门羹”。不过从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全国各地服装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确实是在一步步地改善,不同地域的银行在对待服装企业的贷款申请时态度各有不同,虽然和前些年相比,服装企业“找钱无门”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但总体而言,服装行业在融资的道路上期待得到更多的认可。

实体经济VS信贷潜规则

服装企业的老板们“谈钱色变”的态度实际上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首要渠道,银行信贷资金政策的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复苏的趋势逐步明朗,通货膨胀的压力持续高企,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日趋旺盛,但与此同时,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对信贷资源的控制及宏观政策却让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尤其是2011年中央逐步收紧信贷资源后,日益严苛的金融环境与实体经济复苏、转型的需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从而导致实体经济迫切地需要找到合理的融资渠道来缓解各种发展压力。2012年,中小微企业中的融资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企业信贷需求不能及时、足额满足的现象有所显现,这些现象都加剧了中小企业主们对贷款难的切身感受。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与银行贷款期限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组天然的矛盾。对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大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经营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经营可持续性风险较大,市场应对能力和自筹资金能力薄弱,贷款需求期限较长。但站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看,为了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他们恰恰希望企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偿清贷款。在采访中,中小企业主们普遍希望银行能以延长其贷款期限或放宽贷款申请条件等方式来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

融资难题始于渠道不畅

据调查,国内服装企业整体资金渠道来源多为中小商业银行和金融担保公司,综合估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资金成本为市场正常资金成本的1.5~2倍。这一数据意味着服装行业每得到一笔资金支持的代价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对于急需靠现金流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言,融资的代价是可想而知的。

在正规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民间融资方式受到了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很少,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的融资需要,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出口贸易又缺少价格优势,因此,在传统的加工型企业领域中进而加剧了资金危机。面临困境,企业要么走向破产,要么放手一搏,转而投向纷乱复杂的民间借贷市场。于是,当人们发现放贷投资比死拼实业更容易赚钱时,原本简单的融资困境就从“钱的问题”演变成了事关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

正是在资本逐利特性的驱使下,在民营经济活跃的温州等地,以民间借贷为主要形式的融资方式一度非常盛行。事实上,把资金投入到利润高的地方近乎是一种本能的选择,但当企业遇到融资手段单一、渠道不畅时,渴望获取更高利润的资本看似能解决问题,实则是饮鸩止渴。

在品牌知名度高、渠道发展成熟的大型服装企业中,融资环境看似相对宽松,但其本质却并无太大区别。2012年末,在业内被誉为企业多元化标杆的温州庄吉集团传出了资金告急的消息。由于集团子公司庄吉船业因业绩堪忧遭船东弃船,而此时又恰逢银行收回贷款,庄吉集团一度走向资金链崩溃的边缘。不仅如此,在庄吉集团传出资金链堪忧的消息后,与庄吉集团有金融担保协议的企业也陷入了危机之中。

事实上,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并不低于中小型企业。当宏观的金融政策出现变动时,规模以上企业同样会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而且他们引发的行业风险向圈内企业扩散的可能更大,影响更恶劣。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92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