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街头巷尾曾随处可见的运动品牌专卖店明显少了。有数据显示,2012年平均每天有10家国产运动品牌门店关门歇业。有业内人士表示,体育运动品牌是在为当日的快速扩张埋单,缩减门店的抉择犹如断臂求生。
无奈的煎熬
经常逛台东的80后小徐去年就注意到,自己常去的李宁(专卖店)折扣店在经过疯狂的促销之后迅速销声匿迹了,如今只剩下空空的店面,他甚至开始后悔没有多收几件。但是让小徐感到惊喜的是,在李宁之后,所有的体育运动品牌的所有商品都开始甩货了,就连诸如阿迪、耐克(专卖店)之类的国外运动品牌也不例外。
不过,小徐眼里的打折促销,对这些体育运动品牌来说,却是最无奈的选择。
在台东步行街,聚集了安踏、特步、李宁、匹克、鸿星尔克等国内体育运动品牌的门店。如今,这些门店纷纷打出了各种折扣宣传,招徕顾客。记者在匹克品牌店外看到,“买一赠一”的红色宣传广告很是醒目,“装修前超低价甩卖”的横幅被悬挂在了大门上方。即便如此,进店的顾客仍是寥寥无几。
无独有偶,相隔不远的安踏工厂店日子似乎也不好过,新上的春秋款服装也打出了5折销售的广告。谈到折扣力度如此之大的原因,店员们直言不讳,“压货太多,只能促销,新款再不打折,还得变成库存”。紧邻的鸿星尔克,新装也打出了5.8折起售的标语。尽管具体折扣有所不同,但各品牌急于甩货的心情却如出一辙。
作为国内某知名运动品牌的地区总代理,林先生对行业内的起落已经处变不惊,他说,衰退的迹象在几年前已经有所显现。“南方的服装制造企业成片倒下,订货会上的订单规模逐年萎缩,只不过传导到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林先生看来,这样的洗牌对行业的调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店潮来袭
不经意间,街头巷尾曾随处可见的运动品牌专卖店少了,电视里曾铺天盖地的运动品牌广告也少了,越来越多的运动品牌专卖店开始给自己冠上“工厂店”、“特价店”、“折扣店”的名号,似乎只有低价与折扣才能挽留住消费者。
2012年,对很多体育运动品牌来说无疑是最冷的寒冬。李宁在去年上半年的关店数量是1200间,门店数减少至7303家,关店比例达15%,而关店数量在不久后公布的2012年报中还将继续上升;特步去年关闭80至100家店铺,今年拟再关闭100至200家,公司会继续通过折扣促销存货,并会关闭亏损店铺;安踏在2012年关店约110家,Kappa去年上半年关闭569家门店,预计净利润下降40%~50%左右……李宁、安踏、匹克、361度、中国动向、特步等体育运动品牌总体的关店数至少超过3000家。目前,关店潮已经成为该行业难以摆脱的趋势。
对于关店潮,林先生认为是整个行业周期性调整的正常现象,也是必然结果。他说,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是外部因素,而国内的市场在经过近十年的几何式快速增长后,进入回落调整期也是可以理解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