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幸福去得也很急--本土运动品牌:集体遭遇“成长的烦恼”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0日

2008年到2012年,奥运周期刚走完一轮,本土运动品牌就集体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现在,穿行在城市大街小巷,基本上都能看到,各大运动品牌卖场或者专卖店的显眼位置上,一直摆着打折信息。”消费者小赵的话至少反映了两个信息,本土运动品牌的店面多了,打折也多了。

不少细心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安踏、特步、匹克还是361度,2012年的新品都能够打7折、8折,而一些2011年的样式,甚至以3折出售。

“前几年较少看到新品大幅打折销售的情况。而从2012年开端,这种打折销售的情况满大街都是。”一位熟稔运动鞋服企业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在这波竞相打折销售的热闹现象幕后,暗藏着一个事实:不少运动品牌正在以压低价格来追求销量。

调查发现,2012年以来,几乎所有的运动品牌店都在进行大规模、大幅度的打折促销活动。从衣帽到鞋袜、从夏装到秋冬装、从新品到换季装,几乎全年都在打折中。

从2000年开始,运动品牌迎来行业的“黄金十年”。除了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外,还搭上了北京奥运会这趟快车,李宁在2009年以83.87亿元的年销售额更是首超阿迪达斯,成为行业第二名。安踏、匹克等众多品牌也开始享受整个行业的“红利大蛋糕”。

然而,幸福来得快,去得也急。从2008年到2012年,奥运周期刚走完一轮,本土运动品牌就集体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狼”多“肉”少

“品牌林立,数量大增,而市场却在经过一轮大规模发展后迅速放缓。”匹克公关总监刘翔表示,本土体育用品行业经过10年高速增长,现今有多达数百家品牌蜂拥而入。

匹克的大本营泉州特别是其下属的晋江地区,由于拥有安踏、特步、361度、鸿星尔克、匹克、乔丹、美克、康踏、德尔惠、赛琪、喜得龙、金莱克等众多运动品牌企业,而成为本土运动品牌的最大汇合地。

据晋江市政府部门的数据介绍,晋江现在共有鞋类生产企业近3000家,年产鞋达10亿双左右,产值超过700亿元。其中运动、旅行鞋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粗略估计,仅泉州和晋江生产的运动鞋,一年就在5亿双以上,生产能力特别突出。

然而,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总体消费呈现疲软态势,作为“非必需品”的运动产品的客流量却在减少,加之租金、劳动力、原料等成本持续上涨等方方面面的压力“黑云压城”,运动品牌的日子并不好过。

2012年8月10日,安踏率先公布了公司2012年半年报,上半年营业额39.34亿元,同比下跌11.6%,净利同比下跌17%。

安踏只是开了一个头。

2012年8月22日,361度、匹克、特步三大本土运动品牌同时发布的半年报业绩,把目前运动品牌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困境彻底暴露出来:361度上半年营业额28.69亿元,同比下降9.9%,净利润5.96亿元,同比下降22.9%;匹克上半年业绩下滑更大,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利同比减少43.3%;特步侥幸过关,但其2012年上半年报中净利也只保持了0.3%的增幅。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6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