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高科技、文化创意等创造性空间无限的行业,完全属于传统行业的本土服装业如何能够在高库存和成本高企的当下,走出一条精益财务的新路?
随着原材料价格倒挂、库存率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在内外需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本土服装行业高速增长多年所积累的诸多弊端一一显现。一时间,以李宁为代表的运动休闲品牌纷纷关闭门店,价格战愈演愈烈,服装企业断尾求生已是常态,库存和成本这两座大山,成为服装企业“压断驴背”的两根越来越重的稻草。
服装行业在品类细分上可以分为多个板块,以“简约不简单”宣传语著称的利郎定位为休闲、商务男装,相较于深陷泥沼的运动服饰,利郎所处的服装板块并没有那么惨烈,但也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中国利郎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明海表示,宏观环境对服装行业整体存在影响,成本上升也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2008年、2009年利郎在国内的销售始终高速增长,增长速度可以保持在30%左右。随着公司上市,2009年到2011年利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2%左右,而2012年的销售增长仅为3%左右,与此前相比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去库存之重
“服装企业最大的硬伤就是库存管理。”黄明海开门见山地点出要害。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纺织服装行业87家上市公司中,2012年中期累计库存量达732亿元,相比2011年的699亿元和2010年的501亿元有所上升。同时中报显示,服装纺织类87家公司中有超过六成的公司存货周转率相较2011年中期下降,其中34家公司连续两年存货周转率下降。
黄明海坦言,尽管预期到经济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在2011年和2012年年初对2012年的预测还是比较乐观,直到2012年年中时发现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速的放缓对企业影响超出预期。“最直观的指标是2012年中终端的库存比往年增加较为明显,所以我们迅速调整了策略。过去利郎的下单量中经销商订单占80%,其余20%作为自留周转量,2012年下半年,我们取消了自留周转量,同时将经销商订单降低到原计划的85%,这样既保证总部库存没有增加,又帮助经销商缓解了库存压力。”
除了压缩中间环节的库存之外,利郎对最终消化库存的终端销售商高度重视。一方面,利郎通过终端形象升级,巩固了利郎品牌,新店面刺激消费的同时,终端销售商还可以借此机会通过促销对库存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利郎也加快了进驻万达、宝隆等城市综合体的步伐,在黄明海看来,城市综合体的店面通常人流量较大,做促销和有创意的销售活动可以带动终端销售。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