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大学生创业服装品牌 两店一年营业额近50万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1日

几个大学生合伙创业服装品牌,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开了两个店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营业额近50万,这还是在服装业遭遇寒冬的背景下完成的。他们是如何突破的?同时令服装业头痛的压货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重庆晚报记者昨日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传统模式

平均月营业额3万元

马信,四川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2011年11月,她与三个好友一起创业成立了几弋服装设计工作室,现任执行总监一职。

“我们四个人都是好朋友,虽然各自所学的专业不一样,但是都有创业的意向。我本人喜欢服装设计,所以选择服装业为创业方向,他们三个对此也没有异议。”马信告诉重庆晚报记者,“最初我们也是采用传统模式,一方面自己设计衣服,然后找别的服装工作室代工生产;另一方面也淘一些衣服来卖。”

传统模式下运营了3个月,平均每月营业额有3万元左右,这没有让马信感到满足,反而让她感到了一丝危机。“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自己的品牌,所以我感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我们的规模小,水平也有限。所以,必须考虑转型了。”

外包借力

营业额大幅飙至5万元

怎么转型?直到一天她在网上了解到,部分外国服装品牌设计环节是由独立设计师完成。这种模式在中国数量不多,但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已出现。于是马信与团队商量后分头前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四座城市考察学习。随后作出重要决定———采用独立设计师集群的模式,把设计外包出去。

马信介绍称,“我们先和北京的2个独立设计师合作,约定对方至少每2个月给我们设计一个系列,我们从中选择认为比较合适的,然后再由设计师把选好的衣服每样寄1—2件过来。如销售好,就再让设计师继续寄。衣服卖出后设计师和我们按六四比例分账。”

采用该模式后,虽分成只拿四成,但衣服的款式大受大学生欢迎。营业额反而大幅度增加了66%,平均每个月5万元左右。马信表示,“去年7月,我们在U城天街又开了一家店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过去一年里全年营业额为49.8万元。现在一共有8个设计师,其中5个是北京独立设计师,北京的设计理念和风格比重庆前卫得多。”

专家点评

创意回避传统模式两大问题

马信等人的创业案例,重庆大学管理学教授曾国平接受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不吝赞赏:“我们常说创新、创意,这个创业案例本身就是一个创意,作为大学生能做到这样真的已经非常好了。”曾国平表示,这个创业案例采用设计外包的方式,避免了传统服装店在设计环节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控制设计成本的两大问题。而且,北京、上海等地的独立设计师身处市场的第一线,对市场需求的接收性更强、更快,通过他们可以直接获得时下市场最新、最流行的设计。

对于该店利润率并不高的问题,曾国平表示,“我觉得大学生创业在起步阶段,不能把利润的高低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学生经验不足,在创业的起步阶段重点在于学习和积累,先把自己的品牌树立好、维护好,等品牌的影响力大了,利润自然也就高了。”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6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