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姐妹俩1000元起家 网上开店年销售额超千万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1日

 

经过近5年的创业历程,目前在网店衣饰品牌“裂帛”的背后已经不是个小团队了。这个团队名为“天鹅纵横艺术设计工作室”,公司在通州租了800平方米的办公室,旗下的设计师、版师、客服职员和技术职员共有几十人,生产工人近百名。这是一家年销售额达到千万元的服装设计制造和销售企业,每个月卖掉的衣饰有几万件,但他们只在网上经营。


姐妹俩的大生意


“家庭作坊”似乎是多数创业者的必经之路。“裂帛”的创意者和灵魂人物是大风、小风姐妹俩和她们的家庭成员。可以说,这是姐姐、姐夫和妹妹、妹夫的生意。在接受采访时,这四个人在面对记者时开心地笑着,给这个创业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甜蜜。


一开始,没人想到生意会做得这么大。“2005年我们玩儿似的接触了网络,之前自己是做广告设计的。”总经理、妹夫向峰如是说。当时,他们的家庭作坊式的设计公司主要为《中国民族》杂志设计封面和内页。“每做完一单,我们就歇一阵。一个月就忙一个星期,其他时间就到全国各地疯玩儿和采风。”


假如没有网上商城的流行,他们可能会一直这样潇洒地生活下去,但转变出现了。也许是当时网络购物的疯狂宣传起了作用,2005年,妹妹小风由于觉得好玩儿,在网上注册了一家店,进货的启动资金只有1000元。


“我们一开始卖过各种东西,从手机壳到小银饰都尝试过。我们是北京第一批销售扎染工艺品的人。”向峰回忆说,“我们热爱民族风,云南让我们痴迷。”扎染也挺有市场,不到200元的货品深受艺术院校学生的喜爱,她们愿意花600至1000元购买。


从2005年底到2006年,姐妹俩的家庭团队一度开设过实体店,在西单的华威大厦租了个十几平方米的铺位。同时,网店的生意越来越忙,她们雇用了第一个员工兰兰负责掌柜和发货。“一开始只是想玩儿,可是没想到竟然能玩儿到忙的地步。”负责经营的向峰当时想,生意可能会做大。


定位很玄、很小众


2006年11月,大风和小风姐妹俩注册了“裂帛”品牌,开始自己设计、制作和销售衣饰。“原先只是做经销商,可这不能令人满足。例如,我们喜欢的衣服并不是都能找得到。”


姐妹俩决定自己操刀设计。找一台缝纫机,在客厅打版,在阳台销售,在厨房做饭,一个版师,三四个工人,其乐融融。当时,姐妹俩都是自己去木樨园买布料,选货、砍价都是自己来,时常会面临布料被人买走但顾客又等着发货的情况。


最后出成品时,由大风当模特,由小风当摄影师。也许是做广告设计出身的缘故,“裂帛”在图片要求上精益求精,追求艺术美感,和当时淘宝网上很多粗糙的图片一比,高下立现。当然,最吸引买家的还有特立独行的营销口号。什么是“裂帛”?姐妹俩解释说,字面意义是撕裂丝帛、撕裂礼服、撕裂规则,“撕裂那些委屈而难以割舍的情感,撕裂常规的苍白人生。”后来,“裂帛”品牌的意义又延伸为“向内行走”,即寻找个人内心更深层的东西。  

这个定位听上去很玄、很小众,但幸运的是,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只要足够独特就能吸引足够多的“粉丝”,更何况大风和小风拥有十分鲜明的个人特色。例如,她们恪守原则,在设计中绝不使用真皮,姐妹俩也都是素食主义者。


“裂帛”横空出世,被以为是走出了设计师品牌的道路。在向峰看来,即使对普通人而言,这也并非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我们几个人没有谁从一开始就是学设计的,都是半路出家。”向峰说,“目前的设计软件足以帮到每一个有想法的人。只要有基础的配色知识,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只要有人欣赏你。”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6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