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全面品牌化的时代真的来了,但做品牌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任何一个优秀品牌的诞生都离不开一大批一流制造企业的支撑,而中国目前缺少的就是这种对产品和品质做到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在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看来,中国服装业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制造优势,其“火候”相较国际制造水平还远远不够。
而事实的确如此。比拼批量制造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的制造业看中的则是加工附加值,这就要靠加工企业对制造的专注延伸。这也是ODM高出OEM几倍加工费的原因所在,靠的就是设计的融入。
大规模低附加值的制造时代已经结束,新制造时代比拼的是一个企业对加工、设计、品质、运营和管理的全面把控。对于这一点,意大利制造很早就意识到了。
意大利制造跟中国制造在产业形态上有很高的相似度,两者都是依靠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但相较于意大利的产业集群,中国的产业集群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当前,中意之间的差距,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劳力制造上的差距,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带有知识、技术、研发、智力的制造上的差距。这些表现在产业集群中,则成为制造环境和业态上的距离。
独枝难秀,没有良好的加工业态作支撑,要产生真正的国际大牌无异于痴人说梦。
也许一直以来我们对品牌的理解都过于狭隘,而这种狭隘的品牌观也导致了行业对加工的“偏见”。其实,不是面对终端消费的企业才有资格谈“品牌”,真正的品牌渗透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而中国制造未来的竞争力就是要靠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品牌去凝聚。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