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本土运动品牌全线低迷 强化零售转型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店大批关停、净利润负增长……2012年,国内运动鞋服品牌集体陷入困局。业内人士坦言,本土运动品牌“黄金十年”已告结束,要迎来新的增长,需要转变经营模式。

行业增长“刹车” 安踏坐稳头把交椅

近日,五大国产运动品牌——安踏、李宁、匹克、特步、361度相继公布2012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显示,全行业集体净利润负增长。其中,昔日“排头兵”李宁公司全年巨亏近20亿元,这也是其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匹克和361度则双双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降”,且净利降幅均超过三成。自2008年上市后持续高增长的特步同样风光不再,去年其营收虽然比上年逆势微增1千万元,但净利同比下滑16.2%。

行业低迷之际,各品牌的排名也悄然发生变化。虽然安踏也出现了上市5年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首次“双降”,但其凭借76.22亿元的营业额和13.58亿元的净利,全面超越“老大哥”李宁,坐稳本土运动品牌头把交椅。

业绩下滑的同时,各大运动品牌的市场战线也在收缩,纷纷大肆关店。其中李宁公司关店数量最多,由2011年的8255家减少到2012年的6434家,关闭1821家。匹克次之,其零售网点减少1323家。安踏的门店总数也减少了590家。关店潮来袭,一方面是经营费用上涨、投资回报不理想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量的积压库存。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李宁、安踏、361度、特步和匹克这5家国内知名运动品牌库存总量达到30.28亿元。

运动服饰品牌观察专家马岗认为,国内运动鞋服行业业绩整体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企业经营成本快速上涨,而居民整体消费意愿疲软;二是运动品牌零售渠道趋于饱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大众消费趋势由运动潮流向选择面更广的休闲时尚方向转变。

闭眼都挣钱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闭眼都挣钱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安踏公司副总裁张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慨叹。

其言也真。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呈现井喷之势,本土运动品牌迎来“黄金十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的5年间,国内体育用品商店数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销售额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势头之猛让人侧目。在此背景下,对前景过分乐观使得各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扩大产能,凭借上市所带来的大量资金迅猛扩张门店。然而,长期粗放式扩张的背后,却是供给过剩、存货高企和管理水平滞后等问题。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以及上游成本的上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终于在2012年陷入低谷期。

对于行业整体业绩下滑,张涛的态度十分坦然。“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永远保持斜率为正地发展,一定是在震荡中前行、螺旋式上升,”他表示,眼下运动服饰品牌所处困境,恰是行业迈向成熟的一个先兆。“从大家蜂拥而至、疯狂挣钱到大部分企业挣钱,再到大部分企业不挣钱,然后选择性退出,是国内许多行业必然的发展路径,家电、手机以及汽车制造业当年都是如此走过来的。”

不过,张涛坦言,2013年的形势依然严峻,何时能迎来行业复苏不好说。在此过程中,一些不适应形势的品牌将被淘汰,而足够优秀的企业活下来,将重新占领市场。在李宁公司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李宁本人也表示,尽管公司已度过最困难时期,但预计今后2年-3年仍为行业调整期。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6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