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最近处在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中。相比起怎样让“第一夫人”穿上自己品牌的时装,中国服装品牌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在这一新时期找到新的方向。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这句名言用在形容中国服装业目前的境地是最合适不过。新媒体营销兴起、电商渠道火热、资本催生品牌飞速成长、快时尚席卷而来等等--在聚焦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的同时,中国时装也在遭遇着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内需市场增速放缓、成本上涨等诸多现实问题。
以往依靠简单复制就可以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对于中国的服装业者来说,现在正处于一个必须要创新转变的十字路口。
3月27日-29日,已经举办到第18届的“如意·2013中国服装论坛”,在“再创:塑造新模式”的主题下将举行一系列的主题大会,从各方面不同专家的角度,试图探寻出中国服装“到哪里去”的方向。
“掌门人”寻路
千万不要轻易模仿
毛继鸿(广州状态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不再是从兴趣和爱好出发,当代企业家需要去思考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要用研究的心态来做东西,很多企业总想尽快地四两拨千斤,其实所谓四两拨千斤,不是在四两,也不是在千斤,是在四两拨千斤的这个支点,但是寻找这个支点需要智慧,需要时间,要把心态稳下来。
很多人只是去模仿别人,但是千万别轻易模仿。你如果直接模仿,只是外在的相似,没有内在精神,别人不会认同你。
未来,我们希望把“例外”做成是有机生态的,符合时代的发展,更具前瞻性。希望它是一个比较包容的,更具有东方智慧的这样一个组织。时装行业是美的事业,美的事业需要有很强的包容心跟柔软性。只有血肉,只有外形和外面的强势,里面没有真正的精神,就柔软不起来,而会变形、扭曲。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
做好品牌的本分
张荣明(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管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品牌。
提高品牌价值,关键还是在产品研发设计上下工夫,真正能够让消费者喜欢产品,捕捉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服装不是一次性消费产品,穿过以后会有感受,会有新的要求出现。消费者再买服装时,诉求点会在满足一些原来所没有的需求上,这就是购买理由。品牌需要站在这个角度反思问题,现在很多品牌实际上并没有好好替消费者去想,想得不够,产品的研发设计也自然不足。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