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产业用纺织品业:设备国产化率不完全调查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7日

 

“性价比”是不是问题

与上届理事会相比,日前在上海举办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三届三次理事会吸引来的纺机企业大约增长50%,绝对数量直逼20家,明确传递了国产非织造设备生产企业对内销市场的青睐程度。针对这一趋势,我们随机选取6家纺机企业进行采访,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理事会参会名单。他们所涉及的设备领域并无重叠,而调查结果却几乎都显示:其出口比例和出口增长率均高过内销,呈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按照过去的理解,出口增长并不意味着国产设备的技术性能和配套水平就能够赶超国外,因为我国传统的纺机出口市场主要覆盖东亚、东南亚等地区,那里的需求档次并不高,甚至是在承载国内大型企业淘汰的“二手货”。如今一些国内非织造设备生产商并不愿意针对这部分需求花费太多精力,而宁愿将重点放在为国内中高端企业做好配套。

此次调查的结果也有让人喜忧参半的地方:一方面,国产非织造设备已经越来越被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所认可和接受;另一方面,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企业装备水平的“国产化率”却并不理想,许多企业表示今后选购国外设备的比例还会提高。

无论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还是左右关键技术的角度,日常设备采购都是老板亲自决策。很多国内非织造企业选择购买设备,口口声声表示“不差钱”,在国内购买一台跟国外性能相当的设备,差价在15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是他们却认为“与其用国内的不如用国外的”,可见我国非织造设备企业的“性价比”优势并不十分突出。

若“性价比”不再是关键问题,有着本土优势的国内非织造设备企业究竟该拿什么去打动客户?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又需要跨过怎样的意识门槛?记得我们在就这个话题采访某业内专家时,他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他所接触的国内非织造企业都在清一色地使用国产设备。我们曾对这个结论将信将疑,可是谁又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眼界局限?

从情感的角度讲,我们宁愿相信专家所说的是真实情形,最起码应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为此,本刊将从国产非织造设备供应商、非织造设备国内用户的两个角度,分上、下两期呈现“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设备国产化率”不完全调查的初步印象。

纺粘非织造设备

企业名称:温州昌隆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高端设备很难从国外进口

虽然国外的设备运行速度要比国内的快,精度也要比国内的好,但是今后国内设备依然是可以替代国外设备的,一个原因是国外设备比国内设备价格贵3~5倍,另一个原因则是大型高端的设备很难进口。

受访人 邱国梁(总经理助理)

优势 设备制造、调试面广。通常在签订合同前,公司都要与客户进行协商,谈的内容较多较详细,因为做不同产品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

困惑 针对终端市场需求量不足如何转变生产模式来提升效益?

内外销占比 近两年公司的纺粘、纺熔非织造成套设备的对外出口数量占到约60%。

核心观点 公司主要生产系列纺粘、纺熔非织造布成套设备,近两年对外出口数量有所上升,约占到60%,主要出口到印度、南非、日本和韩国等地区,以前内销与出口的比例大约在1:1左右,近年来国外企业对公司设备的接受程度有所上升,国内企业则不然。内销持续没有增长的一个原因当然还包括整个大环境不好,终端市场环境也不好,导致我们的产量和投资都受到了限制。

虽然国外的设备运行速度要比国内的快,精度也要比国内的好,但是今后国内设备依然是可以替代国外设备的,一个原因是国外设备比国内设备价格贵3~5倍,另一个原因则是大型高端的设备很难进口,通常都会有出口限制。

用我们生产的设备跟用国外生产的高端设备做出来的产品其实并没有区别,而且我们的设备价格要比国外的便宜很多。虽然如此,很多国内企业依然选择购买国外设备。

公司在设备制造、调试方面包括:医疗用三抗处理;亲水或拒水处理;抗静电处理;阻燃处理;防霉、防菌处理和抗老化、防紫外线处理。通常在签订合同前,公司都要与客户进行协商,谈的内容较多较详细,因为做不同产品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这样可以确保合同落地后不会出现问题。

[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63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