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关键时期,中国服装企业又遭欧洲品牌强压。日前,北京商报记者从2013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获悉,今年参展的海外品牌超过400家,达到了新高,其中,欧洲品牌成为主力军。
借博览会进军中国市场
北京商报记者在博览会现场看到,大部分海外展区被欧洲军团占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很多都是在海外知名度较高的品牌。Tom Tailor、Monari等一改往日低调作风,纷纷亮相此次博览会。其中,德国品牌表现较为抢眼,参展商主要以国际集团旗下的中高端品牌为主。
在德国时装展团新闻发布会上,德国服装行业协会“德国时装”会长托马斯·阿什介绍说,今年德国有近30家服装企业前来参展,“这个数字正在逐年增加,他们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托马斯·阿什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德国服装在面料和设计风格上深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德国方面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表示出对中国市场的偏好。
“今年10月,德国服装企业还将会组团到中国东北三省推介他们的品牌。”托马斯·阿什说。
北京商报记者还从主办方处了解到,这次博览会上除了德法意等国的企业外,还首次出现土耳其和苏格兰展团。不过,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深陷债务危机的意大利,其参展企业数量比去年增加了60%以上。此外,法国和德国展团的规模也呈现出15%的增长。
欧洲服装业下滑
有分析称,受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本地市场萎缩的影响,众多欧洲品牌在本土市场的需求量难以有更大的突破,多个欧洲国家近日都报出了服装业下滑的消息。其中,意大利2012年纺织服装业萎缩9.4%;“法国制造”纺织服装下滑6.81%,产品出口未达到预期;德国服装出口业务在2012年全年发展也比较缓慢,全年出口额下降了1.6%。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