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机新闻 >正文

谁导致了纺机企业信用的缺失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5日

日前,一家棉纺企业与供给他们几十台集体落纱细纱长车的纺机企业发生了质保金纠纷。纺织企业以“供货方未能及时解决设备中的相关问题”为由拒绝付清质保金,而纺机企业则停止了售后服务和零配件的供应。随后法院对这家棉纺企业的财务资金进行了封存,使他们的正常生产受到了影响。

纺机企业与下游用户之间因质保金问题而失去信任,互相之间出现误解、纠纷,甚至对簿公堂”——这些因企业信用缺失而引起的连锁反应,使业内人士不断思考,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企业信用的缺失?

质保金问题考验信用

质保金是纺织企业扣押的部分纺机采购回款。按惯例,在纺机采购双方签订的合同中都有质保金制约供货方,以保证开车后的产品产量、质量及机械的稳定性、可靠性。如设备能达到预期要求,在通过保质期后,纺织企业会将质保金付给供货方。

广州鹏盛纺织业专用设备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黄晨昀表示,现在重视质保金的企业越来越多了,目前他们70%~80%的客户都要求实施“质保金”制度。质保金的具体条款都在合同中有规定,这样可使用户企业的利益得到法律保证。黄晨昀告诉记者,客户要求质保金,多数是出于一种担心,但鹏盛公司的设备都能达到预期要求,所以没有出现过类似纠纷。为了能让客户真正了解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他们公司在设备销售过程中,都让客户亲眼看到设备的运行状态,让他们对设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据记者了解,纺机企业与下游用户的经济纠纷大多数都本着互让互利的原则得到协调解决,出现“对簿公堂”的是个别现象。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也纯属无奈之举。如企业信用能对双方起到制约作用,一方面,可使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对设备负责,尽量保证设备质量;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问题,又能使双方能积极协商解决,避免质保金纠纷升级,便能将纠纷对双方的影响降到最低。

恶性竞争影响信用

面对行业的竞争,有的纺机企业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许昌裕丰纺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缪定蜀表示,我国纺机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短短几年时间,纺机企业给市场提供了大量新型机电一体化的高性能纺织设备,受到了纺织厂的欢迎。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厂家为了迎合使用厂“价廉物美”心态,确实有配置低劣器材与配件的现象。

除此之外,激烈的竞争还体现在新产品研发上,缪定蜀表示,有的纺机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抢占先机,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将刚制造的新设备卖给纺织企业使用,第一批使用企业往往成了试验工厂。纺织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不仅提意见,而且进行技术改进,这些促进了国产纺机技术性能的提高。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48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机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