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是重要的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在信息化、数字化社会发展阶段中,传统产业生存压力凸显,市场竞争力下降,再不变革、转型,将面临重大的生存考验。
综观当今世界,纺织服装行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即使有,也区别于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发达国家以“品牌战略”输出加工技术,转嫁成本压力,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其世界工厂和生产基地。中国作为纺织服装大国,正在走与发达国家相同的道路:输出设备到亚洲、北非;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合作办厂,建立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资本向价值洼地输出,寻找本土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消失后的新利润。
在我国生产要素成本逐年上涨,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经济环境下,许多新兴产业赢利尚属不易。在国际市场消费需求持续下降,国内生产要素上涨的不利形势下,记者在采访中接触了一些日子仍然过得不错的纺织服装企业,他们的“生存经”就是“把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做得‘不传统’”。
首先看看工业机器人产业。《2013~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工业机器人产业在未来5年将以20%的速度增长,市场份额将达数百亿元。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机器人已经不仅限于医疗、汽车等领域,在传统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中,机器人服装生产流水线、卫生巾、纸尿裤机器人包装生产线已经代替人工。而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人工智能专家多半是学国外的,机器人自主研发能力低下,尚未形成产业化。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佛山顺德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实现了服装远程定制与智能制造,开创了传统服装向数字化服装生产转变的新局面,在这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和意义。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