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坯布之乡”双甸镇:纺织企业面临“洗牌”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2日

 纺织业是双甸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板块经济,2011年,全镇纺织企业应税销售16亿元,占全镇工业企业应税销售的三分之一。即便是国际国内纺织行业最不景气的2009年,该镇纺织企业依然坚挺。但从前年起,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疲软,加之原料价格波动、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未得到实质改善,纺织企业面临发展瓶颈,去年全镇纺织企业应税销售9亿元,比上年净减7亿元。而今年全镇纺织企业则面临更大的困难,特别是规模以下中小加工型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加突出,个别企业至今连一米布也卖不出去,33家企业已经停产。“根据市场经验,一家纺织企业如果连续停产4个月以上,那重启的可性就不大。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是双甸镇纺织企业的洗牌年,一部分个体纺织户或将倒闭、转产,而另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将越做越大。”该镇工业办公室主任张浩说。

是什么样的企业遭到“灭顶之灾”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初关停的33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只有十几台纺织机的个体作坊,规模最大的一家,也只有50多台织机。这些小企业没有固定的客户,没有固定的订单,平时有单即接,没单则停,有的则是其他大企业的代加工点,处处受制于他人,大企业订单减少,他们便一下子失去了依赖,歇业也就成了必然。其次是管理松散型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小,缺乏严格的管理,很多业主既是管理者,又是一线的工人,还是销售员,同时还兼任企业的会计,决策随意性较大。一旦市场紧缩,他们马上就慌了手脚。同时,他们只图赚钱,对于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等视而不见,不肯投入,面对市场对纺织品工艺要求的提高,一下子束手无策。再次就是诚信度差的企业。这部分企业由于工人少,人员素质差,产品质量不高,交货不及时,客户在需求量大的时候,还能容忍;一旦要求严格起来,便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33家纺织企业关停,也并非是纺织业寒冬的到来。相反,该镇一些企业在逆境中得到发展,企业逆势飘红。南通世纪天虹有限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证。就在前几年,县内大多数纺织企业红火一时的时候,作为上市公司的“世纪天虹”,看上去却是一副温吞水的迹象,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火爆。在其他企业忙于抓订单,抢市场的时候,他们却按部就班地实行内部技改,先后投入2800万元,将人工络筒机全部升级为全自动络筒机,使产能提高了近3倍;投资1000万元,更新并条机,使棉纱的拉力提升了两倍。质量+速度,提升了企业的效能。今年初,就在一些企业纷纷减产的时候,“世纪天虹”的首季实现销售4900万元,同比增长60%。在公司负责人看来,企业发展就是一场游戏,谁遵守游戏规则,谁就能笑到最后。前些年,纺织市场的“虚胖”,让个别投机型企业尝到甜头,他们不按规定纳税,恶意挖其他企业的人才,故意哄抬价格等,同时却享受着国家发展经济的利好政策。而当市场走上正轨,当利好政策时效过后,他们就尝到了不诚信带来的恶果。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62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