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南部沿海城市深圳的一家庞大工厂里,曾经为利华成衣集团(Lever Style Inc.)的客户生产男式女式衬衫的缝纫机器在角落里落满了灰尘。由于生产活动冷清,工厂的工人数量也在减少。过去两年,利华成衣集团在中国的员工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目前为5,000人。
今年4月,这家公司开始在越南的工厂为日本零售连锁企业优衣库(Uniqlo Co.)生产服装,越南的工资水平是中国的一半。利华成衣还在尝试在印度为美国百货商店连锁Nordstrom Inc.进行生产,同时把另外一些客户的生产任务也转移到其他国家。
这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利华成衣说,在中国的工资水平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了10年之后,公司在中国已经没法盈利了。
前投资银行家司徒志仁(Stanley Szeto)2000年从父亲那里接管了这家家族企业。司徒志仁说,在中国南方运营能收支相抵就不错了。
由于工资水平的急剧上升以及劳动力的长期不足,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中国的竞争力已经不如从前,因此,包括皮货连锁企业Coach Inc.和鞋类制造商Crocs Inc.在内的公司也在把一些制造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此举可以帮助一些公司控制产品价格,不过,在越南和柬埔寨等地,对劳动力的争夺也在推高这些国家的工资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成熟,中国一些服装制造业务向海外转移已在人们的预期之中,甚至受到了政府的鼓励。随着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在大规模制造方面变得富有效率,为了像韩国和日本曾经那样进行经济转型,中国必须拥抱科研和高技术生产。不过,要保证经济健康增长,中国需要扩大服务领域,迅速创造出需要员工具备更高技能的制造业岗位,以弥补制造业转移带来的损失。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驻北京的经济学家波尔克(Andrew Polk)说,如果成本持续上升,而中国却没有提高创新能力或开发出本土技术,那么转移到海外的工作岗位就没有替代品。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是一家研究美国和欧洲大型企业的机构。
中国仍然是获得海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去年,中国吸引了1,12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但是这个数字比一年前下降了3.7%。中国的出口仍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不过增速正在放缓。
在广东省的制造业中心深圳市,利华成衣集团的工厂是中国服装厂未来的一个缩影。
[1][2]下一页>>